乌鸫鸟窝
乌鸫是扬州最为常见的,也是数量最多的留鸟之一。每年4月至7月,是乌鸫鸟儿的繁殖季节。在扬州,乌鸫常常在居民阳台下筑巢孵化下一代。近日,记者在仪扬河一段长约两百米的河堤上,发现有近20个乌鸫鸟巢,堪称“乌鸫家园”。
这段河堤沿河岸种植的是柳树,而堤顶路两侧,种植了金合欢、女贞、桂花、紫薇等,绿化比较茂密。走在堤坝上,记者发现,绿化草坪上有非常多的乌鸫,它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繁殖期,乌鸫鸟喜欢在草地上寻找蚯蚓,这是它们哺育后代的主要食物。
经过仔细观察,记者发现河堤草坪上为何有这么多的乌鸫。原来,在河堤上的绿化树木上(主要是金合欢和女贞树),有不少的乌鸫鸟窝。
记者数了一下,前后长约两百米的河堤上,有近20个乌鸫鸟窝。乌鸫的鸟窝,搭建在树杈处。有的鸟窝甚至只有一米多高,记者踮起脚就能看清巢内。
这些乌鸫的鸟窝,都比较精致,而且鸟窝的材料不仅有树枝枯草,还有泥土。
眼下,一些乌鸫窝已空巢,而不少乌鸫窝里依然有鸟蛋。虽然在哺育起以蚯蚓作为主要食物,但长大后的乌鸫,是农林益鸟,它们吃蝗虫、蚊蝇等多种昆虫。
乌鸫羽毛黑色,虽然不艳丽,但它们是自然界里的“实力派歌手”。尤其是在繁殖期,乌鸫鸟的鸣叫声多种多样,它们可以学很多鸟儿的叫声 ,如黄鹂、柳莺、喜鹊等,而且非常婉转动听。有研究发现,乌鸫鸟的叫声可以多达100种以上,正因如此,乌鸫也被人们称为“百舌鸟”。
扬州绿杨鸟类摄影艺术中心鸟友杭德泉认为,乌鸫之所以集中在河堤上搭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里植被丰富,可以提供安全的栖息繁殖地;二是这里生态好,食物资源丰富。
一般而言,一窝乌鸫鸟有4-5只雏鸟,而有的乌鸫亲鸟,一年会繁殖两窝小鸟。因此,在这条河堤上出生的乌鸫雏鸟,每年有100多只。
杭德泉提醒,因为有些乌鸫巢比较矮,因此当人们发现鸟巢时,不要过去靠近,以免惊吓到鸟,“一旦受到惊扰,乌鸫鸟可能会弃巢。”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