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幸福终点站》
《幸福终点站》是一部2004年梦工厂出品的电影,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主要演员有汤姆·汉克斯、凯瑟琳·泽塔-琼斯、斯坦利·塔奇和齐·麦拜特。剧本由萨沙·杰瓦西和安德鲁·尼科尔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影片于2004年6月18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故事讲述的是,男主角前往美国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等待新证件的办理。在那段时间,纳沃斯基看新闻学英语,用机场的洗手间洗漱,在候机室睡觉,甚至还打零工养活自己,并最终用自己的才智、乐观与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其改编于真实故事,1988年,伊朗流亡人士纳塞里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第一候机厅下机,但是由于没有任何难民文件,法国当局虽然同意其留在机场,但却不允许他离开航站大厦。
随后,他成了戴高乐机场的“主人”,从起初的法律问题到后来的主动选择,他把一号航站楼当成自己的家,食宿起居都在机场内,在戴高乐机场生活的18年间,纳塞里用手推车、长椅和纸板箱搭建起自己的“居所”,他和机场工作人员成了朋友,也时常和路过的旅客聊天,人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阿尔弗雷德勋爵”。
对于通过候机厅去往世界各地的飞行员、机场职员、快餐商和千百万乘客来说,纳塞里成了一个后现代的标志,纳塞里的故事也激起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创作激情,他买下了纳塞里传奇经历的改编权。不过,他的故事只是激发了斯皮尔伯格的灵感,电影所要讲述的并不是他的故事。
影片与《电话亭》、《泰坦尼克》、《最后一班地铁》一样,《幸福终点站》也是一部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空间内的电影,只不过空间转换成了机场。
2004年,已住在机场16年的纳西里。
据悉,为了呈现“美式文化的熔炉”,制片方还邀请了许多商家来这个模拟机场开店。最终有35家公司在这个机场扎根,其中包括Swatch手表、美国运通卡(American Express)、星巴克等等。有些商家(如星巴克)甚至调了自己的雇员来“假戏真做”,真的在这个模拟机场里做起生意来。
据戴高乐机场工作人员称,现年77岁的纳塞里不久前从巴黎市区重返机场生活,12日中午时分突发心脏病,虽然医疗队对他进行了抢救,但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不少影迷估计还记得,在《幸福终点站》电影里,男主角不仅受到机场工作人员的尊重,还与空姐产生了浪漫爱情。然而,真实的故事比电影残酷。据认识纳塞里的人透露,尽管1996年纳塞瑞拿到难民文件,可以自由离去,但他却仍然不愿离开。直到2006年,早已获得难民身份的他才前往巴黎市区,在旅馆和收容所继续生活。然而长期的孤独生活让他的精神状况出现问题,当初他拒绝离开机场是因为心理僵化,“如同一名囚犯,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纳塞里一生未婚,也没有子女,他在去世前几周偷偷回到戴高乐机场,重新睡在航站楼里,直到12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个因国家剧变而在外颠沛流离大半生的人,最终长眠于他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综合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