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东海90后“新农人”扎根“美丽产业”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梁康文在查看百合种球

初冬时节,万物凋零,而走进全国三大百合重点产区之一的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百合种植产业基地一栋栋温室,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百合雍容富丽,芳香淡雅;白粉黄红黑,五颜六色的木门、索邦、西伯利亚、西诺红、瑞格塔、波哥大等一个个百合新品种应有尽有。

梁康文在花卉温室内种植百合种球

“从现在起至元旦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咱们家的8栋温室百合迎来了收获季节,一家4个劳力整天‘泡’在温室内采摘、分拣、包装、销售,天天有事干,日日见收成。”11月29日,双店镇三铺村百合种植示范户、27岁的产业“新农人”梁康文高兴地告诉笔者。2017年,从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梁康文,又走进军营锻炼,转业后便跟从父亲种植鲜切花,当起了“新生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如同给农民送来了一个幸福‘大礼包’。”梁康文说,“相信通过我们新农人和产业大户的示范引领,咱们鲜切花产业会越变越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有滋味。”

梁康文在花卉温室内查看百合长势

今年梁康文不限于父辈的“小打小闹”,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实干,通过申请贷款和亲朋好友的帮助,筹集100多万元,以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流转了20多亩土地,来展示自己扎根农村的决心。

从温室内收割成熟的百合

科学技术是创业成功的法宝。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梁康文拜师学艺,虚心向土专家、田秀才请教。村里举办的鲜切花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他一堂课也不落下,种植的一栋栋温室百合长势喜人。“一季百合,再加上上季种植的彩菊,一栋温室进账15万元是稳稳的。”梁康文信心满满地说, “我主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收割成熟的百合

今年,梁康文注重百合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培育市场新卖点和新的增长点,引进推广了“狂欢夜”“重瓣”等高颜值、香气浓,深受消费者青睐,且售价高的稀有品种。推行“百合+彩菊”“百合+丝瓜”等种植新模式,做到环环扣紧,套茬连作。

对百合进行包装

为降低因疫情造成鲜切花积压滞销,梁康文还与三铺村“两委”牵手合作,创建“区域鲜切花销售合作联盟”,吸纳花农、经纪人和三农知名网红广泛参与,通过开办“鲜切花带货速成班”,让本土花农分享自己和直播网红的成功经验、传授线上直播带货技能,带领村民一起利用“互联网+鲜切花”的销售模式,实现足不出村鲜花产业种得好、卖得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下一步,我要通过组建的销售合作联盟,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年内力争实现鲜切花销售收入100万元的奋斗目标。”梁康文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大伙共同致富。”

通讯员 张开虎 宋彦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徐珩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