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离家不远处碰上这样的摊子,看到一个小书架,便想买下。摊主索价二百多斤粮票。我是路过,身上哪里有这么多粮票?便问可否用现金买,摊主不干,一定要用粮票换,我只好骑车飞奔回家去取。
“飞奔”很有必要,盖因其时还有一教师模样的中年人在和摊主讲价,而书架只有一个。待我取了粮票回来,那中年人的讲价还在继续,不过价码显然已上升了,小贩仍不松口。小贩见我手上是全国粮票,立刻宣布东西归我了,其实那中年人出的价还高些。我以为小贩嫌那人啰嗦,庆幸自己占了便宜。取了书架走了一段路了,我的竞争对手还从后面跟上来说:“你亏了!你那是全国粮票!应该多算好几十斤哩!”
记得有一阵,风传粮票要取消了,搁在手上,过期作废,不换白不换,粮票换东西的小摊子似乎越发轰轰烈烈起来。我纳闷的是,马上就要变废纸,小贩们把粮票拿回去还有何用?过一段时间,没什么动静,我家的老保姆很肯定地说,没粮票还得了?那不跟解放前一样了?
但是老保姆的经验这次没管用。忽一日,悄无声息地,粮票当真取消了。我有段时间不大适应,用粮票用惯了,在外面吃饭,不用粮票,就觉心里没数——我怎么知道我吃了几两?甭管饱还是不饱,就是不踏实。潜意识里大概还认定,用粮票买来的,才是粮食。
作者:余斌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 华明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