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中的姑苏繁荣景象
苏州城东是“织绵之家”的机户聚居处,业主郑灏雇用的织帛工和挽丝工各有数十人之多。广化寺桥、濂溪坊、花桥一带,还出现了纺织技术工人聚集待聘的劳务市场。现在故宫博物院中保存着一件康熙年间织造的“百花蝴蝶”彩织锦缎袍料,散点布置的折枝花、三三两两彩蝶穿舞于鲜花嫩叶之中,另一件乾隆年间苏州织造的重锦彩织“极乐世界图”长451 厘米、宽195 厘米、有274 尊佛像,显示出当时苏州丝绸业的辉煌。
近代,“中国商父”在江苏
近代常州盛宣怀从1870 年开始,运用官督商办或商办的形式,陆续开办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纺织总局、汉阳铁厂、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等新式企事业, 并担任这些企事业的督办、总办或董事会长, 为我国早期资本主义近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卓越成就,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洋务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被后人誉为“中国商父”。
创办于1897年的中国通商银行
无锡祝大椿在大江南北先后兴办苏州振兴、常州振生、溧阳振亨、扬州振扬、南通振通等许多电厂,有“电气大王”的美誉。
《老残游记》作者、淮安刘鹗终生主张治民要发展经济生产, 富而后教,养民为本,并筹采山西矿产,创办上海五层楼商场、蒸汽织布厂、海北精盐公司、株州钢铁厂。
南通张謇一生创办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20 多个企业,并将经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用于地方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希望把南通建成一个全国的模范县,从而带动整个中国改变面貌,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南通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在亲友的鼓励下,他于当年创建了通州师范学校,希望首先培养更多的教师。孙中山曾评价张謇的师范学校“开全国之先河”。
无锡荣德生是我国现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从事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经营将近60 年,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荣氏之外,无锡还形成以裕昌丝厂为主的周氏集团,以业勤、广勤两大棉纺厂为主的杨氏集团,以九丰面粉厂和庆丰纺织厂为主的唐蔡集团,以丽新纺织厂为主的唐程集团和以永泰丝厂为主的薛氏集团。民族实业家群的出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无锡因此被誉为“小上海”。
南京著名报人史量才曾经独资经营《申报》,创办《申报月刊》,编印《申报年鉴》,同时参与《时事新报》《新闻报》的经营,成为沪上报业巨子。
靖江刘国钧相继开办广益布厂等多家实业,并在香港创立东南纺织有限公司及大孚建业公司。苏州著名政治活动家沙千里开办建国机器厂、建成实业公司、中美汽水厂、南洋公司等,历任厂长、总经理。
还有南京的陈经畲,苏州的蒋炳章、贝润生、吴麟书、张竹平、沈莱舟、席正林、王安、周文轩,无锡的王尧臣、王禹卿、丁厚卿、李国伟、沈瑞洲,南通的张詧、韩国钧、沙元炳、张孝若、张敬礼、董竹君、汤元炳,常州的刘柏森、诸文绮、许冠群、刘靖基、吴羹梅、吴舜文,镇江的陈光甫、胡笔江、冷遹、陆小波、束云章,连云港的沈云霈、许鼎霖,以及扬州朱敬文、盐城胡友林、靖江刘汉良等等……
新时代,苏商精神赓续传承
近现代的苏商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不仅积累了巨额财富,也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荣毅仁先后担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恒大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新时代民族实业家的典型和代表, 于1993~1998 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毛泽东就曾高度评价荣家:“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邓小平在接见荣氏后人时也曾说:“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苦心经营,江苏实业一脉相承,世代延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恒力集团、沙钢集团和苏宁易购集团3家企业入围世界500 强;共有52 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 强。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江苏企业占据86 席,占17.2%,营业收入超千亿级的江苏民营企业有9家。
作为一个群体,苏商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秉持着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发展战略,实业报国、造福乡梓的道德追求,滴水穿石、百折不回的坚韧品格,开拓创新、打造品牌的不懈追求,精心选料、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顾客至上、童叟无欺的从业理念, 苏商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精神。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打造出富有活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民企特质,凝练出“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精神。迈向时代新征程,苏商必将胸怀“两个大局”,弘扬“企业家精神”,接续奋斗、勇争一流。张乃格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