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疑问,我们专访了杭州亚运会蹦床项目的两位保护员:冯万里、李可元。
蹦床保护员不需要考证由力量较强、经验较丰富的人担任
看到两位保护员的名字,一些蹦床迷可能认出来了,他们都曾是蹦床赛场上的运动员。
冯万里在退役前,是浙江省蹦床队职业运动员,曾获得全国蹦床锦标赛男子团体金牌。如今,他在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担任蹦床教练,带出过全国蹦床青少年锦标赛冠军。
李可元在10岁时经选拔进入了浙江省蹦床队,在全国蹦床同年龄段选手中脱颖而出,后来在比赛时发生意外,经过手术和康复后又重回赛场,并在2017年取得全运会蹦床项目男子团体铜牌,退役后回到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担任蹦床教练。
冯万里说:“蹦床保护员不需要考证,因为无证可考,但一般都会由力量较强、经验较丰富的人担任。”
这样的要求,跟保护员的具体职责有关。
穿白紫色上衣的就是保护员 陈中秋 摄
依据蹦床国际评分规则规定,蹦床比赛需要由比赛组委会指定人选,在蹦床周围担任保护员。每位参赛者还可以有1-2名自己的保护员(一般是自己的教练)上场保护。
因此,杭州亚运会蹦床比赛中,固定站在蹦床4个角的是大赛指定保护员;场上还有1-2位拿着保护垫,在侧边移动的,是运动员自己带的保护员。
比赛时有意外保护垫成了第一层缓冲保护员提供第二层缓冲
4个角落的“四大天王”,需要对运动员的下落路径进行预判,一旦运动员蹦出比赛床面,落到保护垫上,那面前的保护员就需要及时出手托一把,防止运动员摔下器械受伤。
端着保护垫移动的教练,需要在侧面兜住偏移的运动员。
在10月2日的杭州亚运会蹦床女子个人决赛中,日本选手佐竹玲奈发挥失误,在弹跳过程中出现严重偏移。“偏了偏了!”一看她跳起的角度,在台下的冯万里脱口惊呼。
果不其然,当佐竹玲奈落到床面时,她的一条腿还在床面,另一条腿却直直往侧面踩去。离得最近的是佐竹玲奈的教练,但她没来得及用保护垫托住佐竹玲奈踩空的脚,佐竹玲奈掉下了床受伤了,遗憾以11.47的分数结束了决赛。
为什么蹦床比赛要设置保护员?
因为蹦床运动员可以跳到6-8米高,当运动员偏出床面时,蹦床周围的保护垫可以起到第一层缓冲作用,床边的保护员则帮忙提供第二层缓冲。
运动员跳得越高,越容易偏离方向。
在正式的比赛中,有的运动员为了争取更高的腾空时间分,可能会用力过猛,蹦出界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10月3日杭州亚运会蹦床男子个人决赛中,哈萨克斯坦运动员皮尔马马德·阿利耶夫就因用力过猛、重心偏移,直接跳出了蹦床。见状,保护员们立即冲上去,拾垫子的拾垫子、扶人的扶人,看到运动员无大碍后,又默默地退回原地,继续做其他选手的“保护神”。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