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站在蹦床4个角的“四大天王”,是什么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杭州亚运会蹦床项目比了两天,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的竞赛蹦床上,共迎来了16名挑战者。

每天蹦床比赛开始前,一支4人小分队总会先运动员一步进场,然后全程立于蹦床的4个角。因此,有观众叫他们“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身份,其实是蹦床项目的保护员,就像游泳比赛的救生员一样。一般很难看到他们出手,但如果他们行动了,那基本就意味着当时比赛的运动员出现了重大失误。

蹦床保护员需要考证吗?保护员平时的职务是什么?在赛场上他们具体要做什么?

带着疑问,我们专访了杭州亚运会蹦床项目的两位保护员:冯万里、李可元。

蹦床保护员不需要考证由力量较强、经验较丰富的人担任

看到两位保护员的名字,一些蹦床迷可能认出来了,他们都曾是蹦床赛场上的运动员。

冯万里在退役前,是浙江省蹦床队职业运动员,曾获得全国蹦床锦标赛男子团体金牌。如今,他在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担任蹦床教练,带出过全国蹦床青少年锦标赛冠军。

李可元在10岁时经选拔进入了浙江省蹦床队,在全国蹦床同年龄段选手中脱颖而出,后来在比赛时发生意外,经过手术和康复后又重回赛场,并在2017年取得全运会蹦床项目男子团体铜牌,退役后回到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担任蹦床教练。

冯万里说:“蹦床保护员不需要考证,因为无证可考,但一般都会由力量较强、经验较丰富的人担任。”

这样的要求,跟保护员的具体职责有关。

穿白紫色上衣的就是保护员  陈中秋 摄

依据蹦床国际评分规则规定,蹦床比赛需要由比赛组委会指定人选,在蹦床周围担任保护员。每位参赛者还可以有1-2名自己的保护员(一般是自己的教练)上场保护。

因此,杭州亚运会蹦床比赛中,固定站在蹦床4个角的是大赛指定保护员;场上还有1-2位拿着保护垫,在侧边移动的,是运动员自己带的保护员。

比赛时有意外保护垫成了第一层缓冲保护员提供第二层缓冲

4个角落的“四大天王”,需要对运动员的下落路径进行预判,一旦运动员蹦出比赛床面,落到保护垫上,那面前的保护员就需要及时出手托一把,防止运动员摔下器械受伤。

端着保护垫移动的教练,需要在侧面兜住偏移的运动员。

在10月2日的杭州亚运会蹦床女子个人决赛中,日本选手佐竹玲奈发挥失误,在弹跳过程中出现严重偏移。“偏了偏了!”一看她跳起的角度,在台下的冯万里脱口惊呼。

果不其然,当佐竹玲奈落到床面时,她的一条腿还在床面,另一条腿却直直往侧面踩去。离得最近的是佐竹玲奈的教练,但她没来得及用保护垫托住佐竹玲奈踩空的脚,佐竹玲奈掉下了床受伤了,遗憾以11.47的分数结束了决赛。

为什么蹦床比赛要设置保护员?

因为蹦床运动员可以跳到6-8米高,当运动员偏出床面时,蹦床周围的保护垫可以起到第一层缓冲作用,床边的保护员则帮忙提供第二层缓冲。

运动员跳得越高,越容易偏离方向。

在正式的比赛中,有的运动员为了争取更高的腾空时间分,可能会用力过猛,蹦出界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10月3日杭州亚运会蹦床男子个人决赛中,哈萨克斯坦运动员皮尔马马德·阿利耶夫就因用力过猛、重心偏移,直接跳出了蹦床。见状,保护员们立即冲上去,拾垫子的拾垫子、扶人的扶人,看到运动员无大碍后,又默默地退回原地,继续做其他选手的“保护神”。

编辑 : 盛慧梅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