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河滨水公园位于东环路以东、娄江快速路以南、苏安河以北占地面积约7公顷,为整体新建、局部改造是苏州工业园区西北门户重要的城市综合公园。
改造前
改造后
01 融入四角山水,完善生态格局
苏安河滨水公园是连接阳澄湖和护城河“L型”四角山水生态廊道上的重要节点,对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蓝绿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园毗邻苏安河,杉林夹岸,风景优越,设计在充分利用现状资源的基础上展开。
融入四角山水生态廊道
02 缝合区域发展,提升门户形象
城市边缘地带往往与主城核心区域发展脱节,呈现二元结构。苏安河滨水公园位于园区西北向入口门户,同时也是园区、姑苏区、相城区三区邻界的公共绿地,长期以来景观功能相对薄弱,空间形象有待提升,本次景观提升将激发城市边缘活力,缝合三区发展,重塑园区西北门户形象。
缝合区域发展
03 完善公园配套,提升人民幸福感
该处原有公园始建于2003年,与园区共发展二十余年,树木已蔚然成林,自然底色优良。但是林下恣意生长的灌木郁闭,基础设施老旧,水景缺少后期养护,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公园南侧为苏安新村、娄江新村等众多老旧小区,人口密集,公共空间资源匮乏,改造后的苏安河滨水公园将成为娄北片区居民的日常休闲目的地。
项目航拍照片
04 设计亮点
设计概念来源于苏安河滨水绿岸、杉林绿谷的生态廊道特色,提取水韵之“流动、蜿蜒、淡蓝”的形色特征,将其运用到整体空间布局、场地功能形态及小品设施设计中,形成主题风貌突出、风景资源优越的滨水开放绿地。
根据设计上功能定位的差异及空间形态的不同,整体分为三大分区,自西向东分别为水韵叠翠、乐享绿谷和云游森林。
功能分区
水韵叠翠区
此区域西侧在保留现状开放水面的基础上,对沿河空间进行整合优化,植入活动功能,更新老旧建筑物,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开放活力的的水岸客厅。东侧对原有干涸的溪流进行池底清淤,增加水下森林,两岸遍植鸢尾、黄菖蒲、绣球等开花地被,形成一处生态效益显著、自然风景优美的海绵花溪水岸。
松林下的不锈钢生态栈道
蜿蜒灵动的滨水疏林
公园入口标识
乐享绿谷区
此区域是地形围合、林带包裹的绿色谷地,向北隔绝娄江快速路嘈杂的道路噪音,向南透过保留的水杉林带隐约渗透滨水界面。设计在谷地中植入两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儿童友好花园和适老花园,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一处集寓教于乐、亲子游玩、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全龄活动空间。
全龄友好 满足周边人群使用需求
云游森林区
此区域是以开放草坪和森林剧场为主的绿色共享型空间,大面积的开放草坪既是一个可以收集场地周边雨水的下凹绿地,同时也是一处可以承载多元活动和事件的生活舞台,草坪边缘的休闲长廊顺应场地高差,限定场所边界,是一处多功能的社区会客厅。东侧森阶剧场以白色钢板勾勒地形边界,高低层叠,台地边缘增加座凳休憩区,点缀线性灯光,吸引老年乐团、社区电影、公园宣传、儿童舞台剧集结,极大的强化了公园的活动体验。
以流动的笔触勾勒开合有序的自然画卷
05 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提高城市生态韧性
苏安河滨水公园是四角山水廊道的重要生态节点,设计充分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体现生态廊道特色。结合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合理布置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及生态湿塘等绿色海绵设施,提高雨水蓄滞和净化能力,提升公园总体生态效益。
绿色海绵设施,提高雨水蓄滞和净化能力
苏安河滨水公园既是一座综合性社区公园,也是园区城市更新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它集童趣、健康、生态、教育等元素为一体,为周边市民创造出了可持续、多功能、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下一步,园区规建委将以公园绿地建设为契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实践城市更新理念,打造绿色生态园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