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蟹黄汤包后,
这家皮肚面又来馋人了
山西荫城的猪汤、浙江舟山的海鲜面、河北河间的驴肉火烧、河南灵宝的石子馍夹凉粉、安徽亳州的牛肉馍……节目用早餐复苏味蕾,用烟火赶走阴霾,用家乡食微暖家乡胃。30个普通的早餐店,30个酸甜苦辣的家庭故事。总导演王圣志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人间烟火、气象万千,平凡生活有苦有泪,但慰藉的到来同样势不可挡。
江苏人将面条烹饪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南京皮肚面,更是凭借汤鲜者醇、面弹者劲;料足者精、独特品质;汤用大骨、老鸡煨制;味厚色醇、香浓鲜美;面劲道爽滑、久煮不烂,被誉为面中上品。
所谓皮肚,其实就是油炸肉皮。猪皮本是种极不起眼的烹饪原料,物贱价廉,且本身皮厚味腥,极难处理,少有地方用它作配料的,更不用说做主菜了。但在南京民间就有这么一些高人,他们掌握了猪皮选料的部位及以油炸制的绝活。好吃的皮肚面馆,在每个南京人的心里有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比如皮肚要脆,像吸满汤汁,香肠肥瘦相间,猪肝新鲜可口。
登上《早餐中国》的这家位于评事街的老太皮肚面,据70后老板钱德明介绍说,“好吃的秘诀就是自己采购自己做,东西新鲜,皮肚呢选用脊背上的皮,五花肉的皮没有嚼劲,而且油要好,我们家的油渣也很有名气。”
负责江苏部分拍摄的陈舒宁导演则告诉记者,对鸭血粉丝汤很熟悉,因此选择聚焦南京早餐后,就刻意要选“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找到当地人的味道,却不为外地人所熟悉的美味早餐。“一家打动我们的店当然要好吃。做足资料后,定了拍皮肚面,按图索骥吃了七八家网红店就发现,皮肚面做得好吃并不容易,皮肚做不好有腥味、不吸汤、咬不烂。”
美食之外,
夫妇俩皮衣的故事触动泪点
你有美食,还有好故事。“除了纯手工、好吃,摄制组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走进店去,老板跟食客的互动良好,他愿意跟你聊故事。”陈导说,“翻开这家店的评论,网友说,这家店老板人很好,就吸引我们探究的欲望”。
说到南京皮肚面的故事,采访中,老板钱德明说,其实辛苦久了也就习惯了。记得以前卖猪肉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出去采购活猪,选猪再杀,一直要忙到第二天中午。现在开店卖皮肚面,自己负责采购、做浇头,老婆煮面条,两人从早上五点多一直忙到下午两点,晚上五点再到七点,周末更是无休。“生活很辛苦,一年365天常年无休,人家闲的时候我们忙,生活压力很大,但人活着要心态好。现在孩子也工作了,我们就希望父母健康,小孩平安就好。”
总导演王圣志说,这对“皮肚面夫妇”打拼的故事,非常触动自己。钱德明和黄万凤来自安徽,28年前来南京,一开始是卖猪肉,后来做自己的皮肚面店,至今也有14年了。在节目中,夫妇分享了一件皮衣的故事。“刚有钱的时候,老婆买了一件红色的皮衣,每天干活上舍不得穿,因为会沾上油、水,一直很少有机会穿,后来发福穿不下了,想起这段往事,忍不住潸然泪下。”王圣志说,“这不是简单的辛苦的故事,仿佛在南京打拼久了,忘记自己为什么打拼,是一种很复杂的滋味。”
美味不可辜负,
疫情期间食客穿防护服来吃
这一季的《早餐中国》加大了描摹普通人生活的部分,夫妻之间的斗嘴,食客吐槽自己找不到男朋友这些烟火气的桥段,都让人类复杂的情感得以宣泄,触动了观众心底柔软的东西。弹幕里常常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疫情让所有早餐店陷入漫长等待,也让《早餐中国》推迟播出。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王圣志说,坚持要推出这一季《早餐中国》,觉得很有意义。“你看疫情情况好一些,大家就会戴着口罩出来吃饭,生活中有恒定不变的价值。我约好要拍摄的早餐店都没有倒,忍受租金的损失也要坚持,就知道人们离不开熟悉的味道,家乡的早餐。就像张爱玲小说,尽管有绝望,但慰藉的到来也势不可挡。”王圣志说,团队里基本上都是90后年轻人,”我就要求他们,要拍好早餐,一定要看汪曾祺小说,以诗意入小说,把早餐拍出诗意。我们的片子要给低到尘埃里的普通人,带来飞翔的机会。”
你知道吗,七八分钟的片子,摄制组在店里要拍一周时间。4月来到南京拍摄,后转战扬州。疫情的笼罩下,许多小区之间的围挡都没有拆,去拍早餐店要绕很远的路。常常四五点就去拍,希望不要影响老板的生意。实际上,即使是生意很好的店,也只在七八点的早餐高峰时刻坐满,其他时间都没什么人。经常来的,基本都是老客。
熟悉的早餐美味,对周边的南京食客来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陈舒宁导演说,还记得在扬州长鱼面店,一位有洁癖的老顾客,穿着全套防护服来在店门口吃面。还有好多人打包皮肚面回家吃。还有的阿姨,给全家人煮完早饭,跑到这里给自己来碗皮肚面。“或许未必是最好吃的,但就是他们的早饭记忆。”
陈舒宁说,上次拍完南京的蟹黄汤包,惦记着那个味道,节目组又回购了好多次,累计买了得有六七百只汤包。下次还想来南京拍锅贴,皮肚面旁边那家锅贴店,在踩点近一周时间里,摄像基本上每次必吃。
美食拍完了,各种暖心的故事还没完,疫情期间,陈舒宁导演就收到此前拍过的早餐店老板们发来的叮嘱,一定要注意身体!还有人关心,导演的终身大事到底啥时候解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编辑 : 张楠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