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洲历代民宅名园无数,锦春园就是其中独具代表性的一处。
徽商建造
锦春园原名吴园,主人是徽商吴家龙、吴光政父子。
《瓜洲续志》云“(园)在瓜洲城西北运河西岸陈家湾北,歙人奉宸苑卿衔吴家龙别墅”。
吴氏父子是家资雄厚的盐商,他们萃集江南园林理景和建筑形式、技巧之大成,以徽州传统建筑工艺建造别墅。
锦春园:扬州园林杰出代表
锦春园是康乾时期扬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从乾隆《壬午三月晦日锦春园即景》中就能看出锦春园是一座皇帝眼中的名园,诗中描述了园内外暮春时节的花木景象,同时以“石态全含浅淡皴”来表述乾隆对园中叠石自然而生动如画的欣赏。
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有《壬午三月晦日锦春园即景》,诗曰:“名园瓜步倚江滨,綵艒凌江到及晨。梅朵落同蓂荚尽,麦芒润逼菜花新。鸟言似惜芳菲意,石态全含浅淡皴。绿柳红桃流水阅,锦春即景恰婪春。”
锦春园布局
据《扬州画舫录》载:锦春园“园临水次,园门外甃石为序。中建御书楼,楼前为东暖房,后有梅花厅、鱼台、水阁、江城阁、桂花厅,皆绕池四面。楼左建宫门,中为前正房、后正房、后照房”。
锦春园分东西两部,东部是锦春园造园艺术的精华;西部则是为迎驾而建造的“座落”,亦即行宫,分为前中后三进。
锦春园特色
锦春园的特色在于依水、叠石、名花、借景。
依水
首先,锦春园东门开在运河边。“野岸楼台,永光不朽。”钱泳盛赞锦春园“园甚宽广,中有一池,水甚清浅,皆种荷花,登楼一望,云树苍茫,帆樯满目”的景色,慨叹“真绝景也”。
运河
叠石
其次,“扬州以园亭胜,名园以垒石胜”。锦春园的叠石也有特点。乾隆御碑诗内有:“石态全含浅淡皴”,讲的就是园内假山姿态各异。
名花
再次,锦春园内“四围杂植花木,烂若舒锦”。其中名花是牡丹,引得镇江诗人郭家驹来看,并写《瓜洲吴氏园亭看好牡丹》:“夹堤杨柳锁楼台,为访名花得得来。宾槛露浓香作骨,珠帘春暖锦成堆。此时莫道逢迎速,入后愁看风雨催。随意不须寻地主,画船高唱艳歌回。”
牡丹
借景
锦春园借景奇绝,登楼即可撷取江天浮玉、百舸争流的壮阔景面,可借江对面的金、焦两山美景。
学者杭世骏有《瓜步游锦春园五首》,其二为:“修廊窈窕短亭孤,丹壑玲珑涧不枯。一上莎桥抬眼望,万花环处赤阑扶。”也盛赞锦春园中廊亭山水和桥栏花木。
锦春园和乾隆的渊源
乾隆御碑至今保存
清代乾隆皇帝选锦春园作为行宫,六次南巡均驻跸于此。昔日乾隆赞美锦春园而题诗的御碑,至今尚保存完好。
碑文内容:名园瓜步倚江滨,綵艒凌江到及晨。梅朵落同蓂荚尽,麦芒润逼菜花新。鸟言似惜芳菲意,石态全含浅淡皴。绿柳红桃流水阅,锦春即景恰婪春。
石碑落款处有“壬午三月晦日锦春园即景作”。碑文四周刻有九龙戏珠纹饰。
乾隆曾数次为锦春园题字
除了碑文,据考证,乾隆还无数次为锦春园题字作诗。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南巡驻跸于此,传说因忌吴园与“无缘”谐音,遂赐名锦春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又赐“竹净松蕤”匾。
乾隆四十年(1775)赐“镜水云岑标道趣,轻荑嫩花绘春光”“镜里林花舒艳丽,云边楼阁隐神仙”两联。
乾隆四十九年(1784)赐“兰亭墨搨”一卷。
诗中提到锦春园:
过瓜洲
〔清〕爱新觉罗•弘历
锦春园外换江舟,渡指金山路不修。
风静浪平藉神佑,漕艘商舫惬群谋。
镇城自古冲而要,民舍于今富且稠。
诗话宽夫传置闸,却怜潮不到扬州。
乾隆将锦春园“搬”到圆明园
乾隆对锦春园欣赏有加,甚至将它仿制于圆明园三园之一长春园内的蒨园。
园林专家端木泓考证出:“蒨园是清代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中第一座直接写仿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中之园……原型为瓜洲锦春园。”
蒨园仿建的锦春园东部这一区楼台山池。
《蒨园八景》册页之朗润斋
锦春园的后来
清咸丰年间,锦春园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光绪年间,长江水师于园址改建总兵公署,兴工掘地时发现御笔诗碑,建亭供奉。清末成为瓜洲镇台衙门所在地。
写在最后
曾经的名园如今只能从图纸中窥见其绝佳景色,令人无比惋惜。对于锦春园,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瓜洲名园,欢迎评论区和我们留言讨论哦~
来源:瓜洲旅游
扬州生态环境
环保//公益//生活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