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老字号张小泉菜刀拍蒜持续发酵 老字号面临品质考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作为A股第一家刀剪上市公司,400多年历史的张小泉(301055)“翻车”故事从广州一女子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断开开始,后面“剧情”愈演愈烈,消费者非但没得到合理解释,反倒接受了一番消费者教育。业内人士认为,当一家“老字号”频上热搜,说明消费者对品牌有期待和厚爱,老字号品牌都应反思在创新中如何提高品质。

非主营产品菜刀“翻车”

提起“张小泉”,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剪刀。这次事件的主角“龙雀斩切两用刀”,是张小泉2018年上市销售的产品。产品介绍显示,这刀采用的是“50Cr15MoV不锈钢,强度高、耐磨性好”。

刀身为何会断?张小泉方面推测的原因可能与产品硬度较高、消费者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硬度高的刀具韧性会比较差,横拍时受力不均匀容易断裂。

在张小泉京东官网上,产品介绍写着张小泉刀具中定位稍高的“泉近”、黑金系列以及江山系列,产品宣传最长篇幅的是“进口钢材”以及对各种成分高碳钢性能的介绍。有关锻造工艺的介绍涉及很少。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匠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采用浙江龙泉好钢作原料,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还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获得奖项。2006年,“张小泉”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张小泉的招牌是剪刀工艺传承,在菜刀这个品类,夏乾良用米其林厨师“教育”消费者,尤其是“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这句话令许多人难以接受。

线下商超难觅,利润接近腰斩

7月2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南京的盒马、苏果等商超,均没有发现张小泉刀具的身影。线下商超货架上主要是美珑美利、苏泊尔、十八子作、爱仕达等品牌的刀具。

在天猫张小泉官方旗舰店,刀具最高月销量超过1万件,店铺粉丝108万。在评价里,买家反馈呈两极分化。“一点儿都不锋利,切姜片都费劲更别说切肉了。”某用户称。

受“拍蒜断刀”事件影响,张小泉股价走跌,截至7月12日收盘,报16.65元/股,总市值26亿元。

业绩方面,今年一季度,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8.09%;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减少45.96%,利润接近腰斩。

对于利润下滑,张小泉在一季报中解释为三大原因,包括子公司尚处于产能爬坡初期,季度亏损同比大幅增加;受疫情影响,核心区域销售基本停滞,以及加大抖音等电商平台营销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国货要经得起国人检验,更应做好主业,坚守文化自信。百年老字号品牌张小泉,如何平衡承载品牌技术沉淀的时间积累、消费者对百年老字号的品质和创新期待,将成为上市公司张小泉接下来要面对的考题。

实习生 方丽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