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央视记者 孙艳:对个人来说,出门打车、饭店吃饭、旅行住宿等等都可能会开具发票;对企业来说,有生产就有销售,有销售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您看,我手里拿的就是一张增值税普通发票,可以看到上面有日期、单价、金额、税额、销售企业名称等各类信息,这些信息都会作为数据要素存储和传输起来。那么这张发票的信息,最终会去到哪里呢?答案就在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大数据“云”平台。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副局长 李志:纳税人开具的每一张发票、发票上记载的每一个数据项都会及时传输到国税总局的大数据平台。我们会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就像炒菜一样,洗菜、择菜、切菜,不同的食材搭配拼盘。经过这些步骤,就把发票数据与其他的税收数据还有从外部门获取的数据全面整合、关联、加工,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税收数据资源池。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有关负责人说,税收数据不仅覆盖企业、个人、政府等全部经济活动主体,而且覆盖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全部经济活动行为,还覆盖了行业、地区、经济类型、经营规模等各种维度,甚至通过发票,能看到纳税人从设立到注销的全部生命周期。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 赵连伟:税收大数据记录了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张发票记载着市场主体的每一笔交易行为。我们把全量的微观数据汇总起来即成为宏观数据,每一项数据指标又可以细分,来反映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我们利用税收大数据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走势,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高频地反映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情况。
当然了,增值税发票数据只是税收大数据的一部分,它还包括税务登记数据、企业申报数据、税收入库数据等。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副局长 李志:我们综合运用其他各类登记、申报等数据指标,支撑更大范围、更多维度的大数据运用,更加全面地刻画企业的情况,进而开展像“政策精准推送”“非接触式办税”“供应链查询”这方面的工作。比方说,通过我们大数据平台,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累计33批次向4.56亿户次纳税人精准推送政策。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