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大咖荟秦淮】文脉巡礼 | 夫子庙泮池:目前孔庙中唯一以活水为源的泮池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讯(实习生 陈星宇 记者 张可)6月23日举行的《桨声灯影里的“大咖故事荟”》·第二季活动中,大咖们沿着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在夜色中开启世界文学之都的“秦淮之旅”,沿途寻访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

“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

宋代建康学府所建泮池,是今天夫子庙泮池的原型,后毁于战火。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重建,该处称学宫,曾设县学、府学、国学。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在该处建庙,称文宣庙,后称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是目前各地孔府中唯一 一座以天然活水(即十里秦淮)为泮池的孔庙。“天下文枢坊”前的水池即为泮池,以秦淮河为天然池水,向内凹进构成泮池。泮池正对的红墙即为大照壁,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泮池北有多块青石琢成的石栏,它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

编辑 : 陶善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