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村商业银行 紧管社会责任田 金融抗疫勇担当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近日来,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变化,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精神,传承好“新四军江南银行”红色基因,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转型成效、夯实多元举措等方面落实落细中央、省市疫情防控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金融保障和支持工作,共克时艰勇担社会责任。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防疫应急“不退缩”
针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该行立即进入战“疫”状态,确保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一是高站位,靠前指挥。牢记“国之大者”,坚持“金融报国”初心,领导班子站位靠前,第一时间部署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关于防疫的新决策新要求,通过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保障业务连续性专题会议等方式,肩负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将保障金融服务稳定运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管好身为地方法人银行的责任田。
二是高效率,聚焦关键。研究制定并及时更新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聚焦头寸、清算、押运等关键领域,重点关注到岗人数、运行状态、业务衔接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A+N”多角调配机制,确保重要岗位和重点工作不脱节、不断档,做到疫情防控和客户服务两不误。
三是高标准,人民至上。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则,关爱客户健康,关怀一线员工,坚持做好网点消杀清洁工作,守好厅堂疫情防控“最前线”关口,提供安全便利的金融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增强营业网点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可能导致的次生风险,切实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二、深化转型成效,提升客户体验,便捷服务“不打烊”
在本轮疫情防控中,该行进一步发挥数年来开展数智化转型的成效,通过手机银行、网银、厅堂自助终端、普惠金融服务点等多元化渠道,为客户和居民提供7*24小时、智能化、线上化的高效服务。
一是科技赋能渠道融合。加快手机银行版本更迭,推出集成化网银平台,因地制宜配置VTM、ATM、CRS等机具共计1784台,进一步构筑对私与对公、现金与非现金、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给客户无感服务、有感享受的优质体验。目前,该行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达99.73%。在近10天来常州疫情反复环境下,该行手机银行、网银等线上平台累计服务客户超138万人次,远程银行累计为客户办理业务近15万笔。
二是普惠金融服务点不留白。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1260个,实现常州市行政村100%全覆盖,让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居民畅享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家门口服务”。同时,升级何留社区、夏溪花木市场等4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作为旗舰店,推出政务、税务和金融相融合的“同心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金融加持民生工程。该行充分利用自身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与常州市人社局、常州市医保局深化建设“就近办”“医保便民服务点”项目,在本异地网点加载人社服务、医保服务功能,打造老百姓身边和指尖上的人社大厅与医保大厅。目前,该行常州本异地近200家网点均已支持人社服务“就近办”,涵盖社会保险、就业人才、社保卡等业务条线,涉及50个事项的查询打印功能。同时,该行本异地各网点、千余个普惠金融服务点也已全面上线医保信息查询、参保凭证浏览等十数项医保常规服务。
三、夯实多元举措,满足融资需求,助企纾困“有担当”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推进金融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做细做好,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践行常州市“532”发展战略。
一是还本付息应延尽延。持续深化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落地的方式和手段,根据客户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灵活采用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对“应延尽延”“应续尽续”等政策要求进一步延伸应用,分层分类地为客户提供多元和精准支持。2022年以来,该行已开展三批次延期还本付息工作,累计为215户贷款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涉及贷款本金12.14亿元。
二是产品对接见行见效。扩大“周转易”无还本续贷特色产品适用客群,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所有类型企业及个人,进一步缓解客户因疫情导致的资金周转压力。2022年以来,该行累计通过“周转易”产品办理无还本续贷723.25亿元。发放常州市首笔“稳岗贷”产品,创新联动金融政策和就业政策,打好援企稳岗组合拳。同时,主动对接人行清单及工商、税务数据等外部信息,以“常信贷”“苏科贷”“融增贷”等专项产品,针对性化解中小微、科技金融、涉外企业等重点领域的融资难点和痛点。至11月末,“常信贷”余额3.93亿元,惠及小微企业343户。
三是业务流程从简从便。由“以产品为中心”进一步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适度下放授信审批权限、打造“云信贷”集中作业平台、强化数字化风控手段等方式,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决策链条短、业务审批快的体制机制优势,从线下和线上两端双向提速增效,为助企纾困政策重点帮扶对象开辟出业务办理的高速通道。目前,在资料齐全的前提下,该行1000万元(含)以下的普惠小微贷款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授用信。(邱国忠)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