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
价格与销量结合来看,理想汽车拥有了收割豪华车市场份额的底气。再加上今年2月理想L7 Air、Pro和Max三款售价均超过30万元车型的推出,如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所言:“我们今年将挑战在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的全部豪华SUV市场拿下20%的市场份额。”
关于产品,李想的野心是“让理想汽车成为30万到50万价格区间家庭用户首选的豪华SUV品牌”。为此,理想构建的不仅是一个产品线,而是正在编织一张产品网。
当纯电与智能化成为新能源车企一个无法逃避的选择题,理想已经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旗下首款纯电车型。在理想智能化技术与目标的加持下,这款车型有望实现比L系更强的产品力。
盈利近在咫尺
单季度再度实现盈利后,理想汽车是否会成为第一家不再亏的造车新势力?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赛道内各家车企的毛利率情况。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到20.2%的水平,全年的毛利率也达到19.4%。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和小鹏,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3.9%、8.7%;全年的毛利率为10.4%、11.5%.
显然,以现时理想的毛利率来比较,其已经跑赢了蔚来和小鹏一个段位。事实上,即使是放在整个汽车行业,与业内“天花板”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23.8%、全年25.6%的毛利率相比,理想的毛利率也是可观的、健康的。进一步来看,比起赛道内其他企业,理想拥有更接近特斯拉的财务模型,可以通过维持较高的毛利率,来保证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
细究理想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到20%以上水平的原因,理想L9、L8大量交付产生的明显的积极影响便不可忽视。业内认为,30万至50万区间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而“30万至50万区间”正是理想锚定目标的关键词,由上文所述李想关于L系的布局可以预想,更有市场的价格定位必将成为理想汽车维持较高毛利率的助力。
动力电池成本对毛利率也有重大影响。作为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从去年11月份的约60万元/吨,到今年3月初跌破40万元/吨大关。对于理想汽车等整车制造商而言,从源头降本意味着更大的让利空间,稳住高毛利率甚至再有所突破也变得更加明朗。
李想认为,对智能电动车企业来说,作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毛利率,它的健康的门槛是20个点。那么有了毛利率之后,钱到底该怎么花?李想的回应是,第一重要的是投研发,研发投入基本要在10个点以上。
财报披露,理想汽车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坚持将10%以上的营收作为研发投入,用于产品、平台和系统三方面的研发。2022全年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为67.8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06.3%;这笔费用平摊到L系列3款产品为22.6亿元/款。作为参考,蔚来2022全年的研发费用平摊到车系为15.4亿元/款,小鹏为10.4亿元/款。
进一步来看理想汽车财报中披露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及占比,理想2022年全年相关费用为56.7亿元人民币,占比为12.5%。而蔚来汽车同类的费用是105.4亿元,占比为21.4%,几乎快要达到理想汽车的两倍;小鹏汽车的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66.9亿元,占比为26.9%。
财报发布当日,李想本人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理想汽车单车型的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值是中国品牌中最高的。在直营的企业中,每一款车的研发含金量最高,营销占比最低。”
可以预见,理想汽车在研发端持续、健康的沉淀性高投入也将构成理想稳固的底座,驱动其保持持续性的刚性成长。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一个积极的迹象已经显现——随着市场销量对于理想系新车的积极反馈,在未来,研发、销售分摊到每辆车上的费用也会随着降低。循着这条思路考量,实现盈利指日可待。
“自我造血”能力已成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盈利都是永恒的话题。新能源车行业行至现在这个阶段,这条定律更是被奉为圭臬。原因在于,现实里,即使是在热潮之下,目前也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实现了盈利,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在赔钱。
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表示,理想的财务指标依旧是十分健康的。业内人士综合毛利率、营收等数据分析,寄厚望于理想汽车——认为其是“继比亚迪之后最有希望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上文提到,盈利的实现,不仅要看赚了多少,还要看花了多少。实际上,自成立之初,抑制成本的经营理念就深植理想汽车的基因。
这有多重要?从特斯拉主动领衔的这一轮降价潮可以一探一二。2022年10月,特斯拉部分车型在中国市场降价1.4万元-3.7万元;紧接着在11月,又推出了保险补贴方案。特斯拉的一系列操作冲击了消费者心智,遭受市场更多冲击的则是赛道内其他企业。而在行业内一骑绝尘的毛利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正是特斯拉敢于发起价格战的关键底气。
这正是怀有千亿规模目标的理想汽车正进一步深化的切实行动。比如,理想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相较于现时主流的400V产品,800V碳化硅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由此带来产品价格优势;开始采用电池供应商多元化的策略,以回应未来电池价格可能出现波动的情况;在产品上交叉排列组合不同的自有平台,使得在不减配的前提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得益于良好的营收表现、健康的财务模式以及成本抑制等经营细节,理想汽车的账户上已经攒了584.5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在提升服务网络、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供应链等方面发挥有力作用。这其中,自由现金流达到32.6亿元,同比增长101.6%。从现金和现金流角度看,理想汽车目前已经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
面向2023年,先前已有多位新能源企业领军人作出类似预判——市场将进一步分化,跟不上队伍的车企很快就会被淘汰。
李想认为,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汽车企业,基本上要有几千亿的收入规模。现在看来,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2023年时,凭借目前的竞争优势,已经剑指千亿规模的理想汽车至少可以成为牌桌上更有底气的一方。
这份底气,也让理想汽车对未来增长确定性的预知越来越强。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指引中,理想业绩展望再创单季新高:预计车辆交付量为52000至55000辆,同比增长64.0%至73.4%;收入总额为174.5亿元至人民币184.5亿元,同比增长82.5%至93.0%。李想明确,2023年,理想汽车要去挑战千亿收入,将正式进入全新的成长期。(中新经纬APP)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