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世界肝炎日丨 得了慢性乙肝就永远也治不好吗?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具有净化血液、排除毒素、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等功能。 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宣传主题是“坚持早期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肝炎感染者的基数大、疾病负担沉重等因素,肝炎防治仍然任重道远。

得了慢性乙肝 就永远也治不好吗?

张先生今年才21岁,却是一个慢性乙肝“老病号”。因为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张先生生下来就成了一名慢性乙肝患者。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太重视,直到张先生因为ALT(谷丙转氨酶)超过1000U/L(正常值为0-40U/L),造成重度肝损伤,才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就诊。

朱传龙教授门诊中

“张先生比较抗拒来医院,觉得得了慢性乙肝,反正也治不好。”接诊的省人医感染病科主任朱传龙教授解释。张先生是大三阳患者,朱传龙教授团队原本治疗目标是通过免疫治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看能不能从大三阳转小三阳。治疗期间,朱传龙主任结合病人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核苷类口服药联合干扰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一年半的联合治疗,张先生体内的乙肝病毒被清除了,并且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实现了临床治愈。目前,张先生所有药物都停掉了,每隔一年检查乙肝两对半,转阴两年多至今未复发。

“乙肝患者要树立积极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部分患者可临床治愈。”朱传龙表示。

妈妈是乙肝患者 生的孩子也一定会感染吗?

来自安徽六安的康先生,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和两个哥哥因为母婴传播而感染上乙肝病毒。这些年来,康先生的两个哥哥,陆续因为乙肝发展成肝癌,先后去世,给家中带来很大痛苦。康先生也已经发展到肝硬化阶段。

康先生因为家在山区农村,当地村民对乙肝知识知之甚少,对乙肝病毒的预防和阻断知识更是缺乏。朱传龙表示:“我国肝炎发病率较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近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慢乙肝患者。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至关重要。”

朱传龙教授查房中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准妈妈,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降低自身的乙肝病毒水平,母亲的高病毒水平是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孩子出生后,通过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接种,可以大幅提高母婴阻断的成功率。

脂肪肝是一种肝病 患者中近两成是瘦子

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查出脂肪肝,有些人会觉得“脂肪肝不是病”,顶多算是“亚健康”状态,不用去管它。“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脂肪肝不是亚健康,而是一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朱传龙提醒说:“脂肪肝可以发展成脂肪性肝炎,继续进展有可能导致肝硬化。”

还有很多人觉得脂肪肝是胖子的专属,自己很瘦不会得脂肪肝。但研究表明,不只是胖子才会得脂肪肝,所谓的“瘦子”也有可能得脂肪肝。“哪怕是消瘦或体重正常的人群,由于脂代谢异常、长期饮酒、遗传因素等原因同样会出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这些患者中约两成是瘦子。”朱传龙表示。

如何呵护你的“小心肝”?

对于病毒性肝炎,建议大家一定要先积极接种疫苗,做好预防工作。如果不幸感染肝炎病毒,也要积极治疗、控制。不滥用处方药,不偏信土方,一定不要擅自用药,以免造成肝脏损伤。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肝脏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不要让熬夜伤了肝。戒烟戒酒,荤素搭配,调整饮食结构。不吃霉变食物,定期开展体育锻炼。

注重情绪管理,尽量避免生气大怒,良好心态有益于养肝。有肝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监测肝脏的健康情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通讯员 曹勇  胡平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王菲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