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时间线可知,自性骚扰事件在网上发酵后,武汉大学行动迅速,处置快速,足见其重视程度。只是,三天的火速解决和女生文中提到的三个月僵持不下,一快一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眼下处理的过程和结果,似乎隐藏着这样一个逻辑:不借助舆论,被骚扰者就只能被动地等待,而骚扰者却可以恣意地行走。那么,如果学生再有类似遭遇时,是不是不用正常的师生沟通、投诉反映,就直接公之于网络?到那时,又是否能承受住铺天盖地的舆论呢。
看到学校的通报后,网友仍有一些余音:比如,处置了三个多月只给出三行通报?又比如,记过处分是否和通报中所说的零容忍相符?
这些声音不难理解。一方面在于,文中被骚扰者讨要公道之难;另一方面也在于,这份通报太简略,无法解答更多疑惑。连日来,有关肖某某的保研问题、肖某某父亲的身份猜测被热议,甚至引发武汉某区副区长发布辟谣声明。作为涉事学校,在面对公众时,有必要主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公布更多的信息。这不仅是为被骚扰女生,也是为学校自身,为牵涉的各方,甚至为肖某某本人。
肖某某到底因为何事,违反了学校的哪条规定,学校如何给予记过处分?层层递进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基本逻辑,也是公众想要的答案。
其实,三个月的等待,足以说明该女生并不想将此事闹大,在面对性骚扰时,大多数人还是难以直接坦然地面对,所以更希望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妥善解决。总之,既然已错过了被骚扰者的等待,别再错过公众的期待。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