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斑秃患者的毛发是一块一块脱落的,甚至连眉毛、睫毛都有可能会随之脱落。对外貌的影响比较大,对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范卫新教授解释,也因此,尽管该疾病的患者年龄层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前来就诊的比较多,“他们寻求医疗帮助的迫切性比较高。”
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发表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列入,针对该疾病当前主要治疗方案包括不同使用途径的糖皮质激素(口服、肌注、局部外用和局部注射等)、免疫抑制剂、局部外用米诺地尔等。
“不过目前有新型的小分子药物获批在中国上市的治疗产品,通过JAK3/TEC 双机制系统性治疗,来达到缓解、治疗斑秃的作用。”范卫新介绍,“相比较激素治疗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普遍作用,这类小分子药物治疗更加精确‘瞄准’,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据悉, 此次南京第一张小分子抑制剂甲苯磺酸利特昔替尼,也是由范卫新教授开出。范教授说,随着新药越来越多,临床医生治疗手段越多,患者可选的方案也就越多。
范卫新教授提醒,对于斑秃,现在医学界的观点是,只要发生就应该积极治疗、尽早治疗,一旦延误治疗时机,脱发面积越来越大,治疗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中国民间所说的食补是没有效果的。但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要熬夜,早睡早起。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压力过大,也都可能造成免疫系统的失衡继而导致斑秃的发病和复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