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火热的微短剧,再次成为社交平台上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最新出炉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升幅明显。 据悉,当前网络微短剧正处在蓬勃发展期,一大批品质上佳的微短剧作品涌现。行业繁荣背后,微短剧消费者与创作者规模均迅速壮大,影视公司、媒体等专业机构纷纷入场。(中新社)
近一年来,微短剧俨然成为短视频领域最火爆的赛道之一。迎着风口起飞,不少“先吃螃蟹”的创作者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在持续的内容接力、习惯训练之后,“微短剧”观影和消费的基本盘迅速做大,这一原本的细分市场,由此步入了强劲扩张的新时期。置于这一行业变盘的重要时间节点,树立系统性规范,以明确的正向激励,来引导微短剧行稳致远、健康生长,就显得极为重要。
毋庸讳言,过去一段时间,微短剧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但从本质上,其更多是一个“阶段性问题”。当公共监管和平台约束,滞后于行业的“先行先试”,那种“失序”就成了秩序。为了打破这种“负反馈”,各方密集发力。应该说,一种协同式、全方位的治理架构,正在重新塑造微短剧的游戏规则。好的大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优秀生产者,而其又反过来促进了大环境的整体升级。
时至今日,微短剧行业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专业化制作团队所生产优良作品,加快涌现。而就在最近,行业头部平台抖音也宣布,启动精品微短剧计划。围绕“向阳、向善、向美”,聚拢影视公司、媒体机构、MCN机构、个人创作者等积极参与。平台主动引导,给出现金奖励和流量扶持相结合的方案,这对于逆转微短剧“博出位”的路径依赖,至关重要。
需要理清的是,微短剧既是一个文化商品,也是一个商业项目。其生产者对于“预期收益”的推演,会深度影响当下的创作行为。所以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只有缓解了其“流量恐慌”“亏本恐慌”,才能使之沉下心打磨作品,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迎合恶趣味。顺着这一逻辑,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推进的精品微短剧计划,就显得意义重大。无论是联合出品“投资入股”,还是联合运营“锁定流量”,其最直接的效用就是,让潜在的好剧可以少些后顾之忧,继而真正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更纯粹地写剧本、拍剧集。
事实上,无论是长剧还是微短剧,爱优腾、抖音等平台通过定制、预制等方式向上游产业链实现影响力延伸,都是大势所趋。让好内容有好流量,在算法主导流量分配的机制之外,更多强调人的主体性,强化积极价值观、健康审美趣味对微短剧供给侧的牵引,从而撬动行业的源头治理、生态改善,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微短剧并不必然就是“粗劣”的模样,其定义权,终究掌握着我们每个人手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