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时评 | 北大录取郭有才?警惕谣言越来越“有才”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近日,有关“北大招生办的于一凡主动联系网红‘郭有才’,决定破格录取其进入北大继续深造”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与之同时,网上出现很多诸如“北大也想蹭一把网红的流量”“只要当上网红,就可以进入一等一学府北大”等质疑的声音。5月18日晚,记者从北大党委宣传部了解到:北大已进行核查,“于一凡”不是该校教职工,更不是“招生老师”,北大没有联系过“郭有才”,北大“招生老师”破格录取网红“郭有才”是假消息。(5月19日澎湃新闻)
郭有才是山东菏泽摆摊卖烧烤的小伙,通过一首《诺言》走红全网。郭有才的草根和励志,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情绪价值。如今,他的粉丝量已超1000万。每天前往郭有才直播现场的人源源不断。
不过,对于北大破格录取郭有才的说法,我们还是要具备最基本的判断力。因为,北大招生录取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网红身份就轻易打破规则。而且,被破格录取者首先得是考生,仍是初中学历的郭有才都没有参加招生,何来破格之说?
当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可探索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但是,破格录取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并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提前在学校考试招生办法中向社会公布。破格录取考生名单更是须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委核准后,在学校招生网站公示。如此看来,郭有才粉丝再多,客观上也并不具备破格录取的资格。
通过“北大录取郭有才”这则谣言可以发现,如今的网络造谣者已经十分擅长抓住热点,也很懂得把握时机,将初中文凭的郭有才破格“送”入北大,想不吸引关注都难。而且,他们清楚怎样的组合才能够“火”起来——在高考即将到来的敏感节点,“郭有才+北大+学历+高考”的关键词组合,无疑会成为博取流量的密码。
造谣者在造流量上的“有才”,却带来了一系列恶果。不仅引发了网友对北大的误解,还变相地传导了“读书无用论”和“网红即一切”。试问,当中小学生听到“拥有千万粉丝的郭有才能上北大”这样的消息时,会作何感想?“读万卷书不如博千万粉”,很可能是孩子们的第一反应。当然,多读书还是做网红这样的话题,并不是不能讨论,但不能以这样虚假甚至狗血的消息当“由头”,这种方式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青年更加消沉。
近年来,一些自媒体博主针对社会热点、网红现象、突发事件,通过无中生有蹭热点、夸大其词带节奏、恶意拼接博眼球,叠加引爆社会舆论,一再遭到舆论批判。4月21日,网信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遏制“自媒体”摆拍造假风,压缩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空间,提升“自媒体”发布信息可信度。随后,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账号被封,摆拍“寒假作业丢巴黎”者遭全网封禁等,都显示出对待造谣的“零容忍”态度。
要想从源头上遏制自媒体博主的流量冲动,必须将平台纳入更严格监管。平台作为谣言流量的获利者,若不承担相应责任,很难改变平台对谣言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平台必须要有更加严格的规矩约束各类账号主体,对严重违规、失信失德的账号主体,必须给予惩戒,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谣言的受害者在澄清谣言的同时,也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造谣者的责任。 文/丁慎毅
编辑 : 石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