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病,为百姓带去希望
美丽的青海湖、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原、满山的牦牛、成群的羊儿……但青藏高原还有截然不同的另一面:高寒、缺氧、刺眼的阳光、高原反应……
青海省海南州常住人口45万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左右。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来到这片土地,很难体会到身处高原的艰辛。干燥缺氧的自然环境和重盐重油的饮食习惯使得当地农牧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极高。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援青干部杨建纲,到任州医院院长后就将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作为突破口,因为他深知只有架起生命的桥梁,才能改变全州危急重症疾病救治的面貌。
“49岁男性不典型胸痛,急诊电复律,诊断下壁心梗,造影提示右冠完全闭塞,开通植入一枚支架。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的流程越来越畅通、规范!更桑主任,祁维琛主任,还有援青专家周长乐主任,你们让今夜的月色特别美!”杨建纲5月15日0:25分的一条走心推文,治愈了无数人的疲惫。
这并不是杨建纲首次发推文,5月8日,他推送了一篇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推文,该手术标志着全州实现了急诊PCI手术、血栓抽吸术的“零突破”,自豪感不言而喻。
5月10日,该院胸痛中心又与兴海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上下联动,与时间赛跑,从患者到医院至导丝开通(D2W)仅用时25分钟,成功为一名急性心梗患者打通生命之路。
“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程度提升了当地心血管疾病的抢救效率,降低死亡风险,这是带给少数民族百姓的最大获益。”杨建纲说。
“过去急性心梗患者只能到西宁治疗,光去年就上转30多例,但路途遥远,很容易延误病情。”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江苏援青医疗专家周长乐说,“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已不再局限于溶栓治疗,这也为我院由基层版胸痛中心向标准版胸痛中心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续成功开展急诊PCI手术是援青阶段性成果的一个缩影。自5月8日至今,医院已成功开展急诊PCI手术5台,择期PCI1台,其它手术9台。医院“五大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和省级评审认证,已建成2个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专科。
走进大山,书写高原情怀
援青,就是要把先进的医疗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留在当地。杨建纲说,要想在这片土地干出一番新天地,就必须要扎得深,想得远。
自踏上海南州,杨建纲便迅速进入角色,第一阶段提出了绩效改革、专科建设及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和数字化医院建设等思路。最近再添州卫健委副主任这一新职务,杨建纲又提出了急诊急救是医院是百姓的生命线,是立院之本;重点专科是医院发展的支撑线,是稳院之本;智慧医院是医院的提质之线,是强院之本这一系列清晰的发展思路。
“只有改变人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将江苏经验、江苏模式融入到海南州整个医疗体系建设和优化中去。”杨建纲说,对内以绩效改革为例,该院医务人员月人均绩效工资由1150元增加至2300元。最大程度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实现了医务人员个人利益和医院整体效益的协调统一。
对外,每一名援青专家都是健康的传播者。虽乡和乡间隔百十公里、村和村相隔百十公里,牧民们逐水草而居生产生活,都需要援青专家们用心去丈量。
青海湖边,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湖东种羊场,常驻人口2500多人。5月21日,江苏援青医疗队与海南州紧密型医联体赴共和县湖东种羊场卫生院开展联合义诊活动,当天共诊断出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眼科疾病等120多人。州医院首次把移动式方舱CT开到了牧民身边,共开展胸部、腹部、四肢关节等CT20多例。
为援青专家们翻译的共和县湖东种羊场卫生院医生更藏加激动地说,“这个季节牧民们最忙碌,很多牧民在山上挖虫草无法下山,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专家团队来义诊,让我们的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州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孔繁成触动很大,他说,让牧民不出村就能做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这是海南州卫生福泽民生的一件大事。“从片子看有些患者的关节已经严重变形,但认为只是‘一点点痛’,配点药就行了。”
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江苏援青医疗专家钮秋亚说,在她接诊的大部分患者中,缺乏足够的健康管理意识和疾病预防意识,一些疾病没能被及时发现和重视,令人惋惜。“虽然交流有障碍,但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走进牧民们的心里,让他们养成注重健康的习惯,这是走心题,也是援青的必答题。”
育苗子,让“他们”成为“我们”
“我们要努力成为一颗颗优质的‘种子’,发挥‘一个带一群、一个帮一片’作用。”杨建纲说,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问题,才能为海南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近年来,州医院共派出80余名临床、行政科室骨干赴江苏进修学习,柔性引进援青专家50余人次,共“师带徒”形式培养149名当地医护人员。2023年,援青专家带领当地医护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5项,州级科研项目3项,填补技术空白23项。2023年以来,提拔任用当地优秀的年轻医务人员和管理人才20余名。
入选青海省2023年昆仑英才中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的殷剑松,结束援青后已回到常州二院。援青期间,作为新生儿科主任,殷剑松引以为傲的是,把之前一直放在仓库不会用,不敢用的有创呼吸机拿出来常规开展使用,大大提高了早产、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减少了转诊率。
“我深刻体会到‘输血容易,造血难’,你带10项技术过来远不及留下1项技术给当地。”殷剑松说,他坚持每周教学查房,每月理论授课,每季度窒息复苏培训。手把手教当地医生气管插管术、新生儿复苏术,无创、有创呼吸机应用、新生儿腰椎穿刺术及胸腔穿刺术等。
2018年进入州医院新生儿科的刘雯,对新生儿科疾病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较薄弱,自2022年7月成为殷剑松的徒弟后,成长了很多。
“我能较熟练地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气管插管术、腰椎穿刺术和无创呼吸机使用等。”刘雯说,“师带徒”的形式缩短了学习曲线,“‘接力棒’已交到了我的手中,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周长乐说,当地医生中也不乏好苗子。去年5月,周钰昇被州医院选派到常州跟着他学习,今年在海南州再续师徒情,几乎从零开始的周钰昇,目前已能做简单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个好医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将来才有可能独当一面。”
援青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时的支援,而在于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长远贡献。在杨建纲看来,只有“输血”培养不放松、“造血”能力再加强,才算不辱使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肯下苦功夫,在高原上发光发热,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我们’。”
初夏,江南的茉莉花,正芬芳于高原!
孙镇江
校对 徐珩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