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支塘镇:点燃科学“支”梦,传承红色火炬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恰值王淦昌先生诞辰117周年之际,常熟市支塘镇继续发挥王淦昌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的生动教材和有形阵地。
丰富展陈形式和手段,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起来
打造“科学‘支’梦”新课堂。王淦昌故居设施完备,内设王淦昌事迹陈列馆、王淦昌青少年核科普馆、科学家精神教育、科普回廊以及王淦昌先生各个时期的重要照片及实物、文物复制品等六大展区主题展览。
今年,还以王淦昌故居为起始点,将王淦昌高级中学、支塘镇枫塘湾等纳入联动,打造“科学‘支’梦”文明实践带,贯穿起一线到底、全域游学的新路线,组织开展“红色课堂”“基因传承”等活动,通过阵地串联放大精神传承效应,让文明实践带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丰富“展陈体验”新形式。深入挖掘各类宣传教育资源,积极创新展示载体手段,不断丰富展陈内容,使之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感受信仰力量的精神殿堂。推出“王淦昌故居”指尖小程序,以“VR地图”、线上场景等数字化手段,不断拓展理论学习空间。布置家风馆,以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传承科学家精神为主题,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探索“馆院共建”新路子。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四川梓潼两弹城(王淦昌旧居)开展结对共建,在史料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展陈改进、人员培训等方面搭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平台。同时王淦昌故居还成为了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多家重点大学的思政教育基地,纳入学校思政教育内容体系。
加强互动体验和感受,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起来
合理规划线下布局。在配备完善的志愿者人才队伍的同时,王淦昌故居广泛发动支塘镇正修志愿者团队力量,组织“弘扬两弹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红色场馆志愿活动,围绕文明引导、义务讲解、现场科普、红色宣讲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深化“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培养小小宣传员”品牌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2次,促进“小小宣讲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服务与奉献精神。
为进一步提升互动式体验,王淦昌故居还创新性地将静态讲解与动态表演相结合,编排科普剧《我愿以身许国》等定期在故居展演。推出《学淦昌精神,成爱国少年》《学淦昌精神,做科学达人》等未成年人实境教学精品课程,形成学习教育实境课堂高地。
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创作、编剧、拍摄、制作微电影——《“两弹元勋”王淦昌系列故事》,并进行线上展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政协委员领读课堂”等系列网络课堂,围绕传承和发扬王淦昌精神开展委员领读活动,面向社会讲好读书故事,推动“书香政协”向“书香社会”迈进。同时,邀请王淦昌的老同事、后辈、常熟九三学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模、道德模范等开展线上王淦昌爱国奋斗精神巡回宣讲,在讲述历史故事、追忆奋斗往事中引领群众跟随大师足迹不断奋发向上。
广泛组织群众性主题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火”起来
特色宣讲“冒热气”。举办“强国复兴有我”支塘镇红色故事宣讲比赛、故居宣讲员选拔赛等,组建由14名机关、村(社区)代表,12名青少年代表组成的“流动板凳”宣讲志愿队,围绕王淦昌爱国奋斗事迹,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五进”活动。用好“劳模进校园传承科学家精神活动”、“支梅董览”全民阅读活动等契机,讲述科学家精神,厚植红色基因。
实境教学“接地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王淦昌故居红色阵地作用,将“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希望来吧”等活动阵地延伸到王淦昌故居,围绕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组织“组团”“打卡”等,以科学家展览、阅读分享会、微电影品鉴会、绘画比赛等形式,讲好王淦昌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强国之志。截至目前,共惠及群众12000余人次。
文艺促学“聚人气”。以科学家精神为脉络、艺术为载体,推出原创歌曲《灯塔》,采用民歌加通俗的演绎形式,歌颂王淦昌院士“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与苏州市艺术学校合作,依托当地省级非遗滚灯,排练纪念王淦昌院士的滚灯舞蹈《耀》,与苏州歌舞剧院合作,选取王淦昌初中、王淦昌高中学生参与音诗画作品《我愿以身许国》,与常熟市评弹团合作推出短篇评话《一片冰心在报国》。通过“歌声里学精神”“舞蹈里悟精神”“诗画里思精神”“评弹里强精神”四大形式,让科学家精神有“声”有“色”。
支塘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王淦昌故居等传播科学家精神的各项载体,扩大科学家精神在更广、更高范围内的影响力,打造“发人深省”的爱国主义教育新高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孙燕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