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时评 | 教师救人迟到被处分,这也要“以此为戒”?!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6月16日,#南方医科大 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罚#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
据网友爆料,南方医科大学发布一则查处通报中显示:今年5月10日《Pediatrics》课程上课前,授课的俞莉老师发现其科室的患儿病情危重,疑似脑出血,遂留下来紧急处理,导致未能及时赶到教室,上课迟到29分钟,最终被认定为教学差错,予以扣除当月奖金、全校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南方医科大学16日发布最新情况说明:学校已关注到有关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被通报的网络信息。作为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学校正在向相关单位了解核实情况,后续将跟进处理。(6月16日中新网)
引发网络争议的,是校方的第一份通报。通报一方面指出,俞莉老师迟到是为了抢救病人,当时情况紧急,并非故意为之,且在问题处理完后及时到达教室,将授课内容妥善安排,顺利完成了授课任务,未造成不良影响,仍然根据“造成授课时间延误在15分钟至30分钟的,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规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还表示,希望有关人员能以此为戒,增强工作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不妨回顾一些类似事例。2023年,浙江大学大一男生周海涛发现一个孩子有突发性气管阻塞的症状,立即将孩子送往校医院抢救,却被教师认定旷课。周海涛见义勇为的事迹传到老师耳朵中,老师主动把旷课记录给销了;2021年,宁波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的途中遇到一起车祸,他立刻上前帮忙救人,因此耽误了送餐。交警“霸气”回复:不仅不能处罚,还要得到奖励……
反观南方医科大学,明知事出有因,又是救人为先,偏偏还要处分,不仅让老师心寒,也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遭到网民口诛笔伐,一点也不冤枉。
作为医科大学教师,身兼治病救人和教学职责,固然要统筹兼顾,做到鱼和熊掌兼得。但治病救人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尤其是在病患情况紧急时,不得不以救人为先,迟到或耽误教学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不仅是医生的职责要求,更是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所在。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医科大学也好,其他大学也罢,为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确实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职业精神与规则发生冲突时,应在规则与人情之间寻求平衡,在尊重与理解中做事。而不是生搬硬套,想当然进行处罚。
遗憾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并没有进行平衡,也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而是毫无人情味,既不灵活处理,也不变通做事,甚至冠冕堂皇要求其他人“以此为戒”,这是何等的机械,又是何等的冷酷?
“生命至上”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每一起具体的事件当中。救人要紧,也早就是朴素的常识。说穿了,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不该受处分。想必学生不仅不会有怨言,还会为老师点赞。
在这件事上,南方医科大学的处理,看似公平,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实则体现出的是人性的扭曲,冷漠的官僚作风。看似“以此为戒”希望人人守规矩,实则传递出的是“先讲规矩后救人”的信息。一所医学院如此看待生命,实在难以想象。引发广泛争议后又跳出来高喊“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实在有些讽刺。
说到底,这样的处理方式,势必因小失大。要知道,很多时候,所谓的冲突和抵牾也只是一叶障目,并非实质性的、不可调和的分歧。而医学院是培养医生的地方,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如果医学院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的价值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那所培养出来的医生如何履行救死扶伤职责?
如今,教师因治病救人迟到该不该受处分,被摆在了台面上。当职业精神与规则冲突时,又该怎么选择,显然值得讨论,无疑也是对南方医科大学的考验。 文/李万友
编辑 : 石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