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视觉中国
“浓雾”遮掩,影响生活
王奶奶来自安徽芜湖,常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近些年来,她发现自己的左眼视力越来越差,到了这两年,左眼仿佛被一层白色的“浓雾”遮住,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着急的她在附近医院就诊,“看了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我这是白内障,但是又有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即使做了手术,也很难恢复视力。”这样的结果,让王奶奶感到很失望。
附近的邻居知道她的情况,建议她去找南京江北医院的刘文斌主任咨询。“我们邻居就是找刘主任看好的,只要能看好眼睛,多跑点路都不算啥。”
0.7毫米微创手术,揭开眼前“浓雾”
幸运的王奶奶正好赶上了6月6日该院眼科义诊活动,在现场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王奶奶的眼睛患有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得知王奶奶来自安徽芜湖,完善所有术前检查后,刘文斌主任很快为王奶奶制定了“0.7mm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注药”的手术计划。
刘文斌主任介绍,“王奶奶有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传统的手术对眼内组织、神经会有一定的损伤,有的人做了手术,手术也很成功,但是术后会发现自己反而什么也看不清了,这是因为眼部神经受到了损伤。”
刘文斌主任的创新点在于,手术切口极小只有0.7mm,通过微小穿刺口把晶状体乳化吸出,避免了传统手术对眼内组织的扰动和损伤。针对王奶奶的黄斑水肿问题,刘文斌主任进行玻璃体注药,消除水肿。
术后第二天,王奶奶摘下眼部的纱布,不禁惊喜万分,“这下看清楚了,眼前没有浓雾了!”
提个醒:视物不清需及时就诊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增,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病率几乎是100%。
许多老年人对白内障存在误解,认为视力下降是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不可逆转。还有一些老年人即使知道自己患有白内障,也出于对手术的恐惧而拒绝治疗。这种误解和延误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刘文斌主任介绍,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突出表现在手术切口不断缩小,从最初的2.8-3.5毫米切口发展到1毫米以下。而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白内障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通过0.7毫米直径的一系列器械完成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使得手术的切口小,损伤小(微创),操作程序化,并发症少,手术安全,超声时间短,应用超声能量少,手术源性散光小,切口愈合快,病人恢复快等特点。
专家提醒,老年人不能忽视眼健康,一旦发现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致盲风险。
通讯员 肖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