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由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徐州博物馆主办,徐州市民俗学会、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协办。
清状元李蟠,因其卓越的才华和清廉的品格,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研讨会上,李蟠的族亲、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李鸿民、徐州市政协原主席李荣启先后发言,介绍彭城李氏世代宦门、耕读世家,自明清以来出过一个状元、一个武探花、五个进士、十八个举人,以清康熙状元李蟠,清雍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李卫,民国福建督军李厚基最为著名,将地方名人文化研究好、传播好,责任重大。
“李蟠是彭城文脉的一座富矿。”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君超表示,追寻李蟠的足迹、探讨他的人生轨迹、梳理他的文献墨宝、研究他的心路历程,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徐州文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徐州博物馆馆藏有李蟠《根庵文集》刻本、李蟠书法、李蟠印章等珍贵文物。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认为,李蟠史迹研究推动李蟠的学术成就“活起来”、精神品质“立起来”、状元文化“传下去”,对进一步丰富徐州文脉内涵、讲好文脉故事、塑造文脉品牌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李蟠是徐州地方科举史、地方文化史上具有极大影响的历史名人。关于他的故事,有正史有演义,去伪存真,深入研究,非常有意义。”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建筑保护中心主任李春雷说。
据了解,徐州当前正在全力塑造“彭城七里”城市文脉品牌。彭城历史文脉城市更新工作指挥部与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文化展示工作负责人韩峰介绍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的建设情况时说:“从云龙山到黄楼3.5公里的这条南北历史文化轴线上,历史文化遗存达97项235处,户部山状元府即将启动修复。在未来的文化展示上将建设状元博物馆、老照片记忆馆等场馆,以丰富彭城七里的文化内涵。通过各方的文化研究和素材征集,大大丰富了彭城七里的文化内涵,有益于让游客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徐州。”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2篇,发言提要、建议等近30篇,内容包括对李蟠家世的考证、对历史记载的纠正、对状元民间故事的调查整理、对李蟠故居建筑遗址的调查报告等等。
“状元是中国科举的特殊产物,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推崇备至的偶像和津津乐道的话题。”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赵明奇认为,“针对一些景点在建设中出现的偏差和缺陷,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做好工作。相信此次彭城七里项目,在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下,在专家学者的把关下,李蟠故居的整体规划会做得很好,将成为彭城七里项目中一个闪光的样板。”
徐州文史学者田秉锷从“打造户部山文化高地”“补全户部山文化元素”的视角,提出打造好户部山四大元素即两武两文(武为项羽、刘裕,文为状元李蟠、翰林崔焘)的设想,他还建议在李蟠墓地遗址建设“状元林文化公园”、搜集编纂《李蟠诗文全集》等。
研讨会上,铜山区茅村镇原文化站站长岳喜明分享了李蟠嫡传在茅村镇李瓦房村的发现过程,陇西堂徐州李氏长房七支会长李勇介绍了研讨会的筹备以及“李蟠状元林”碑石在焦山落成的经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马志亚
校对 王菲
编辑 : 孙燕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