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正大“姓苟” 才能有力反击偏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近日,即将成为父亲的苟先生通过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提出,由于自己的姓氏“苟”带来了许多尴尬,希望未出生的孩子能够改姓。对此,贵阳市公安局和卫生健康局回应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可以选择不让孩子随父母姓,甚至可以选择其他直系长辈的姓氏,但需要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下进行。(6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苟姓,作姓氏读轻声,圆通韵。春秋战国已有之,全国苟姓人口现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为中国第225常见姓。姓氏来源出自黄帝、舜帝的后人姓氏。由此来看,苟姓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为何报道中的苟先生不想让孩子跟着自己姓呢?其实,个中原因是十分简单的,“苟”和“狗”同音。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开玩笑,甚至是歧视和偏见。
那么,不让孩子跟着自己“姓苟”是不是可以?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不让孩子跟着自己“姓苟”真的是最正确的“破题”之道吗?如果是基于姓名权的角度而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因为害怕歧视,害怕偏见而选择“不再姓苟”则是不妥的。这样的做法,说难听点“有点懦夫”。苟先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姓苟”或许是一种爱,他担心孩子今后会被歧视,会被霸凌,想让孩子姓一个“好听的姓”。
是的,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难听的姓”。在中国历史上最难听的姓氏包括操姓、死姓、苟姓、禽姓、睾姓、屎姓、尿姓、刁姓等。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还在使用。但是,“难听的姓”不是被人歧视的借口和理由,不是拿出来侮辱他人的载体。“难听的姓”也是老祖宗沿袭下来的,也是自己的根脉。光明正大“姓苟”,才是对偏见的有力反击。我们要反思的是:为何社会上总是有一些人拿着“难听的姓”歧视侮辱别人,为何就连在一些学校学生也会如此!用姓氏侮辱他人该当何罪?
因为存在歧视和偏见就做出这样的选择不是正确的“解题”方式。谁侮辱歧视,就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需要修改的不是“苟姓”而是“偏见”。
郭元鹏
编辑 : 宋学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