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赖”员工社保,还在法庭上虚假陈述,法院:罚款1000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各种理由推脱,拒绝为员工缴社保,甚至在法庭上还“撒谎”,无锡市惠山区一企业被判决要补缴员工社保,而且因为虚假陈述,被罚款……无锡市惠山法院近日在审理一起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时,依法对虚假陈述的被告方企业作出罚款1000元的处罚决定。

原告小雪(化名)诉称,其于2012年8月入职惠山区一化工厂,然而直到2016年11月化工厂才开始为其缴纳社保。其间,小雪多次要求补缴社保,但化工厂一直以其他员工均未提出此类要求、相关事项需一并处理等理由拒绝替小雪补缴社保。无奈之下,小雪诉至法院,请求确认2012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案件审理过程中,小雪表示化工厂自2012年9月起开始向其转账支付工资,并向法院提交了其银行流水。银行流水显示,2012年9月有收到一笔转账金额为2400元,摘要款项性质为“工资”的款项,但化工厂抗辩称,上述银行流水未显示交易对象信息,无法据此证明是其向小雪发放的工资,双方的劳动关系应从2016年11月其为小雪缴纳社保开始计算。

承办人当庭告知双方当事人虚假陈述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但化工厂再次明确表示,其未向小雪支付过上述款项,2012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小雪并非其工厂员工。

为查明上述款项的具体交易对象,承办人至案涉银行调查取证。银行向法院出具了化工厂盖章确认的工资单,工资单显示2012年8月至2016年11月,化工厂每月均向小雪发放工资,其中2012年8月的工资单上明确载明小雪当月的工资为2400元。

综合本案相关证据,法院经审理依法确认了2012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同时,法院认定化工厂在庭审过程中对案件关键事实故意作虚假陈述,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妨害了正常的民事审理活动,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故依法对其作出了罚款1000元的处罚决定。

法院向化工厂训诫后,化工厂出具了悔过书,表示已认识到了虚假陈述的错误,并保证将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法官提醒,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违反诚信原则、作虚假陈述的行为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对相关主体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讯员 张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