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周玉珍—— “没有共产党,我这个‘小媳妇’怎能成为人大代表”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解放前,周玉珍和很多“小媳妇”一样,就是守在家中洗衣做饭干家务。新中国成立后,她不仅走出家门到居委会工作,更被选为南京市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走进南京人民大会堂,代表群众积极发声。
周玉珍代表
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此前发布的“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合影”中,周玉珍找到了自己,并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往事。
“热心肠”成为居委会主任
从“小媳妇”到居委会主任,再到当选南京市人大代表,在周玉珍看来,犹如“开挂”的人生并不是自己个人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可以当家作主了。“我就感到共产党对咱老百姓真好,并决心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努力为大伙做点事。”
在婆家周围,周玉珍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街坊邻居谁家请她搭个手、帮个忙,她总是一喊就到。谁家闹矛盾了,她也会跑前忙后,帮着调和。后来,大家就推选她当西街的居委会主任。“要想干好居委会工作,重要的一条就是凡事得带头干。”周玉珍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的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1954年7月12日至7月15日,这是周玉珍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这是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当时,周玉珍和其他300多位代表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事情挺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选出了50名省人大代表,去省里参加人代会。”
那时的交通不像现在这样便利。周玉珍等人都是一大早起来走着去会场开会。南京市一届人代会一次会议是在北京东路的市政府大院里召开的,当周玉珍跟着大家走进庄严的会场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人大代表为人民
还有一件事,同样令周玉珍记忆深刻,第一批抗美援朝的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周玉珍组织社区群众负责接待,“我是居委会主任,又是人大代表,千万不能落后,于是我带头在自家接待了20多位志愿军战士。”周玉珍说,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吃了很多苦,大伙都打心眼里想着好好犒劳犒劳他们,但当时条件有限,说是犒劳其实也就是弄个猪肝面什么的。后来,志愿军战士离开南京时,跟大伙依依不舍,好多战士都留下了照片作为纪念。
已经96岁高龄的周玉珍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但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当选人大代表时的情景,“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人大代表为人民’,我永远不会忘记。”
【代表感言】
南京市第十七届人代表、玄武区玄武湖街道徐庄社区书记刘敬敬:社区工作直接面对群众,你是不是以身作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周代表秉着“当代表就是要热心为老百姓服务”的理念,把社区工作干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同样作为来自社区的人大代表,我将以周代表为榜样,把社区居民的冷暖时刻挂心上,在社区中以身作则、发挥带头带动的作用,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宁人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