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商贸城。钱晨菲摄
谈及义乌市场之变,在义乌经商已有20多年的尼泊尔商人毕需努很有发言权,“我看着义乌市场一步步‘火’起来,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义乌市场的发展壮大很神奇,在我看来就是无中生有、日新月异,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从昔日的“鸡毛换糖”到如今的“世界超市”,“求变”正是义乌市场成长之路上的关键词。
义乌市商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栋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53%以上的商户每月上架新产品,45%以上的商户拥有自主品牌,上万名大学生来市场练摊创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市场。今年1月至8月,义乌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达1783.7亿元,增长21.7%;日均人流超22万人次、创10年新高,日均外商超3800人,增长71.3%。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义乌正努力成为更宽领域参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标杆,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上“无中生有”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浙江诸暨大唐镇凭借做好一双袜子,撬动了共富大产业,全球三分之一的袜子产自这一“国际袜都”;浙江绍兴柯桥因“布”而兴,其坐拥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纺织品远销192个国家和地区;在浙江金华永康,老一辈民营企业家凭借着“四千精神”,将这座浙中小城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五金生产基地……聚焦当下,这些市场正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融入下,焕发新生机,更多商业模式、品牌专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再到“优中做强”,以一个个市场作为观察窗口,浙江正是在求变中,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由外贸大省向开放强省、由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跃升。而这,正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切面。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