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板块
构建主题园等节点
这一板块针对长江水源地的保护,宣教“长江大保护”战略背景、发展历程、国家政策及地方行动等。“我们将构建长江大保护主题园、水卉团汪、三(杉)江秋色等生态文化节点。”张德庆说,该板块位于项目西南角,穿越长江大保护主题园入口后,便来到水卉团汪区域,此区域对长江新大堤南侧水塘进行“挖深堆高”地形改造,提升周边水系生态环境质量及连通度,构建沼泽、滩涂等不同梯度生态环境,以水生花卉为主要植物种植品种,打造精品小微湿地景观。
这一区域强化对东方白鹳、黑翅鸢等指示性生物的保护力度,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在水卉团汪区域东北角,规划“三(杉)江秋色”节点,该节点选择水杉、落羽杉为骨干树种,道路两侧视线开阔,地面补植乡土禾草。
天伏江洲板块
营造水禽栖息地
这一区域位于湿地公园修复重建区内,位于新江堤与老江堤之间,原为大面积水产养殖塘,目前已经开展停养和清障核界工作。养殖塘与新江堤、老江堤之间为生态防护林,老江堤外围为滨江生态涵养林,以杨树、柳树为主要树种,是滨江水陆交替的过渡带,湿地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
该区域重点突出滨江间歇性漫水江滩(洪泛湿地)的湿地修复,主要进行植被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包括湿生草本、灌木以及乔木类树种的替换,以突出滨江间歇性漫水江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营造适宜的水禽栖息地。
南水北调板块
重点突出科普教育
南水北调板块规划重点突出南水北调科普教育,并响应造林要求,对此区域进行覆绿及环境营造。
长江百科园板块
展示珍稀濒危动植物
长江百科园板块位于二期工程东北角,总面积135亩,结合水产养殖塘修复工程,规划长江湿地百科园,集中推介长江下游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包括“植物百科园、动物百科园”两大主题节点,系统展示滨江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湿地资源及湿地文化,展示长江流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倡导保育长江湿地、保护长江生物的生态理念。
其中,结合水产养殖塘湿地修复工程,在养殖场南部规划长江湿地植物百科园,包括湿生木本园、湿生草本园和水生花卉园,通过种植的湿地植物和解说展板向游客展示和科普湿地植物。结合水产养殖塘湿地修复工程,在养殖场北部规划长江湿地动物百科园,包括水禽科普点、两爬科普点、鱼类科普点和兽类科普点,其中将重点对中华鲟、长江鲟和江豚等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及长江禁捕进行介绍。
新闻背景
扬州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主要实施范围向北涵盖“七河八岛”区域,包括广陵区湾头镇、沙头镇、李典镇、头桥镇,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杭集镇和江都区大桥镇共7个镇的部分区域,总面积为170.83平方公里,试验区涵盖了“两核”(三江营生态核、凤凰岛生态核)、“一廊道”(淮河入江水道生态廊道)和“多节点”(廖家沟、白塔河),这些生态节点和通道组成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生物多样性水平。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