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一定普遍性。不少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很难。很多家长感慨,希望老师多加指点,让孩子度过这段时光。
“家长要换位思考,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渴望独立,家长要适时转变教育思路,学会放手,从过去的命令式转变为引导式。”
“家长可以将‘快去学习’等指令性语言转化为‘需要我陪你制定计划吗?’等赋能式表达,可以显著提升家庭沟通氛围。”
“要真正‘看见’孩子言行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当家长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允许时,孩子会自然地选择美好的品格”……
用心小纸条
记者看到,这就是学校给家长的“小纸条”。“这些方法真好,不空洞,学了就能用得上。”家长李先生认真阅读着学校的“小纸条”说。扬大附中副校长袁玉英告诉记者,通过学代会提案,学生直接反馈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家委会反馈则搭建起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家长们分享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困扰;心理咨询情况,精准洞察学生心理状态;班主任例会总结,则汇聚了一线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基于这些详实信息,学校深入了解到学生存在的困惑。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润心赋能小纸条”,内容涵盖学业规划、亲子沟通、品格培养等多个方面的精细化建议,旨在加强家校共育,引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家庭教育。“现在每周和孩子一起阅读小纸条,已经成为我们家的新仪式了。”高二家长李先生说。
暖心“小纸条”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润心赋能小纸条”,学校为学生健康成长作出了很多努力。几天前,扬大附中在淮海路校区和广陵新城校区同时开展主题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正确价值引领下茁壮成长”的主题班会开放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思考,家长们认真倾听,老师们适时补充。
“高中阶段的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我们通过校园内的很多场景,开展润物无声的主题教育。”袁玉英告诉记者,学校每天的电子班牌都会分享“每日一分钟”的内容,从心灵上赋能学生,激发学生向上向善,“我们期待让更多学生在优质教育资源滋养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讯员 刘冠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胡妍璐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