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美景与美食交相辉映,《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首次亮相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苏州人爱吃,食在精致。春夏秋冬,四时光景,在苏州人眼中,特定的季节就要吃应季的食物。3月16日,首次亮相苏州博物馆的《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以不同时期的锦绣纹样为底纹,以姑苏二十四节气的美景、美食为主体,灵活运用饾板水印、拱花、印金等桃花坞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生动展示了苏州人的精致生活,让大众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优秀传统艺术。

版画上精彩呈现二十四节气美景与美食

记者看到,《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由24幅版画作品组成,白露时节的鲜嫩菱角,秋分时节的蟹肥菊花黄,霜降时节的芙蓉绽放、香糯莲藕……一幅幅记录姑苏岁时风物和生活的版面作品映入眼帘,将江南人生活的诗情画意铺陈开来。

“最早的二十四节气即是根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在时空流转中,唯有北极星岿然不动,于是我将天文星斗融入24节气画作中,每个节气都绘制对应的北斗七星指向。以二十四节气为贯穿全年的时间线索,以不同时期的锦绣纹样作为底纹,以花窗、节令美食与花卉为画面主体,全面立体地体现姑苏精雅生活,展现诗意江南的浪漫。”乔麦说。

在乔麦的创作里,古典与现代相互映照,浓郁的人文情怀融合江南意境,呈现出美妙而柔和的过渡。不仅在图案用色上别具巧思,《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系列作品的选材也是格外讲究。乔麦介绍,作品均选用树龄在50年以上的无开裂、结疤的完整梨木板,极为难得,是她去山东寻访而来;所用纸张为浙江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定制,其墨汁为老墨研磨,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胶水也选择了传统的骨胶,如此的讲究只为呈现出最好的艺术效果。

“这套作品接天气、接人气、接地气”,苏州大学教授张朋川评价道。为了增强观众的体验度,展览现场还邀请了音韵、香道、花道多位艺术家的参与,从色、香、味多方面调动观者感官,使观众有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之感。

桃花坞木版年画期待回归当代生活

乔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王祖德,广东省现代水印版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卢平,长期从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作与文化交流工作。乔麦称自己为手艺人,亦是“守艺人”,她每年都会坚持复刻一幅经典年画、延续一幅生肖年画、创作一幅全新年画。

“相信在各方守护下,在版画家们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中,桃花坞木版年画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希望能够为塑造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的崭新生命力而努力,为传承优秀江南文化而努力,让传统民间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人文生活。”乔麦说。

跨越漫长岁月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而今迎来新生,以乔麦为代表的一批年轻艺术家正致力于传承保护这一古老的艺术。木版年画要如何回归当代生活?没有哪一条路一定可以走到想要的终点,但乔麦愿意尽可能地去尝试。

《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正是乔麦潜心治艺下对苏州文化、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诉说表达。“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赏苏博美物”,于二十四幅木版年画中记录姑苏岁时风物和生活,融合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元素,将苏州人生活的点滴融入画面,铺陈开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