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中,小剧场越剧《金粉世家》备受观众好评。近日,大剧场版《金粉世家》在南京艺术文化中心全新登台,越剧《金粉世家》被不少专家评价为“剧本很棒。”创作剧本的作者是新生代戏曲编剧中的佼佼者、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创作部召集人、中国戏曲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俞思含。日前,在《金粉世家》的演出现场,俞思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做戏曲编剧的人平时会看什么书?俞思含告诉记者在自己平日的阅读书单中,西方小说、戏剧虽然也很钟意,但更加情之所钟的还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比如说一些明清传奇、元杂剧等等。比如说明代徐渭的杂剧《四声猿》,构思非常的清奇,也很生动,我就特别喜欢。”但如果要说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那还要属《桃花扇》,可以说今时今日的她会走上戏曲编剧这条创作之路,都是《桃花扇》带来的影响。
“我当年艺考的时候报考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偏向影视和话剧的。”俞思含回忆到,她本硕都在中国戏曲学院就读,之所以会从偏向影视、话剧的专业内容转向了戏曲方面,是有了一次美妙的“偶遇”。“有天午休的时候,我无意中找到了一本中国戏曲学院历年的考题,我就打开来看,里面有一题是让学生赏析《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并扩充成故事。”《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以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悲欢离合,展现明末南京的社会景观,反映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当时俞思含看到的正巧的《桃花扇》的结尾《余韵》中的一套北曲《哀江南》,这一套曲子描写的是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抒发故国哀思。“这里面有一段特别经典的唱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一段把古典戏曲文学之美烙印在了我的心中,让我坚定了要走戏曲编剧职业的道路。”
越剧《桃花扇》剧照 图源南京市越剧团
在俞思含看来,《桃花扇》中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学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人生的无常感。“不管是《红楼梦》的好了歌还是《桃花扇》,它都在书写人生的无常感和一切繁华璀璨终将落幕的主题。”
张恨水原著的《金粉世家》也具有类似主题,这种对于细腻情感体验和思想的描摹的偏爱则要追溯到俞思含小时候看的第一本中国小说《张爱玲全集》,“我妈妈也挺喜欢创作的,我家书柜里既有一套张爱玲的全集,《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都有收录,张爱玲那种文风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我的创作风格有了萌芽。”
“我认为在当下读书依然有意义。”俞思含表示,“有句话说你身体走得太快,灵魂就追不上了。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很快,而阅读就是一个能让人的灵魂片刻放慢下来的过程。阅读不是说你非得学到点什么,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哪怕每天不求甚解的读,我都觉得是调整生活状态、陶冶性情的好方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