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水韵苏米”走进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祁智讲述一粒米的家国情怀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本报讯 记者 金雨希)“我小时候的梦想,是炸炒米,砰的一声就能把大米变成爆米花。”1月2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祁智来到南京汉江路小学的教室,为小学生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水韵苏米”课。

“一粒米,需要种稻子的农民花一斤四两的力气。”“我小时候吃饭,碗越吃越大。”“有一种丰收叫高产,还有一种丰收叫控产。”……祁智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童年时的故事,从“吃不饱”的儿时经历畅谈如今科技赋能让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江苏的粮食特别是大米,不仅保障了江苏,每年还向上海等地输送。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从故事中领悟到了一粒米的家国情怀。彭伊米同学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深刻,她说:“‘粒粒皆辛苦’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吃好饭,拥有强健的体魄,不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的汗水。”

祁智表示,书是小朋友天天要见到的,米也一样,但是大人们更多地和孩子讲的是书,却忽略我们的大米。这次能走进小朋友中间,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孩子的内心发生碰撞,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吃好米,长身体;读好书,长精神。”祁智也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通过书本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提升自己的素养。

“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也是一种劳动教育,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粮食,我们享受了这样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爱惜生命。”汉江路小学书记、校长吴琴表示,汉江路小学也是一所“水学校”,学校开展了诸如水韵讲坛、小水滴讲坛等主题鲜明、精彩纷呈的水文化实践活动,希望孩子们把这样的一种光荣的劳动文化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本次活动也拉开了“苏米进校园”活动的序幕。对于“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建设,祁智表示江苏培育好的大米,不仅仅是解决“吃饱”“吃好”的问题,也为保障粮食安“国之大者”贡献江苏力量。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