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贴心、有爱!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临时“爸妈”来哄娃,患儿玩着游戏、看着动画片安静接受治疗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这孩子以前一看到针就跑,这次居然安安静静做完了手术,真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近日,5岁的彤彤(化名)因身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PICC置管手术。为了让孩子乖乖配合手术,医护人员化身临时“爸妈”,零食动画片齐上阵,并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玩具奖励等方式,减轻了彤彤对手术的恐惧,安全、平稳地完成了手术。

今年3月,彤彤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31区护士长吴惠芳介绍,彤彤刚来医院时,蜷缩在妈妈怀里,一提到“手术”两个字,便哭喊着想要逃出病房,十分抗拒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

面对孩子的恐惧、抗拒,护士首先打开了话匣子:“彤彤,你平常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呀?我陪你一起看好不好?”亲切的话语、贴心的安慰、美味的零食、精美欢快的卡通动画,逐渐让彤彤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也不再感到特别害怕,慢慢安静下来。

“彤彤,接下来你来扮演医生,给这个娃娃治疗好不好呀?”医护人员给彤彤送来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并教她玩起了“角色扮演”游戏。找血管、消毒、置入导管……彤彤有模有样地给娃娃做起了手术。在游戏中,彤彤了解了置管手术的流程,对于手术的紧张、恐惧也逐渐减弱了。

“在模拟游戏后,孩子对于治疗没有那么抗拒了,我们也快马加鞭启动对彤彤的手术准备。” 吴惠芳表示,在手术过程中,一位护士的手机全程播放着彤彤喜欢的动画片。当彤彤觉得疼痛时,护士带着她进行深呼吸缓解疼痛,并和她说:“阿姨们给坚强的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哦!”“彤彤是不是坚强勇敢的小朋友呀?”在一句一句的交谈中,手术也在“安静”中顺利结束了。为表扬彤彤的坚强、勇敢,临时“爸爸”“妈妈”们给她送上了一只粉色的独角兽玩具作为奖励。

看见彤彤抱着属于她的“勇敢者”礼物出现时,彤彤的父亲开心地说:“这么快就结束了!我们以前置管都要等很长时间,不管是做PICC还是深静脉,对小朋友和家长来说都太煎熬了。谢谢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实在是太贴心、太有爱了。”

“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有玩具熊、饼干、文具等,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性别来选出合适的礼物送给他们。” 吴惠芳说,以往普通的安慰和“强硬”的治疗方式,耗费的人力高,而且小朋友也十分抵触,配合度太低。从2021年开始,医院将游戏辅导的方式引入治疗中,让小朋友在心理层面接受治疗,再在操作中进行适当引导和安抚,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更好配合治疗。

实习生 贾睿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