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卫生室
句容市边城镇青山村卫生室巫荣正,今年已经61岁,“乡村医生”已经干了整整32年。32年,他就像一块“活化石”,见证了镇江乡村医务室的巨大变迁。
卫生室内中医阁
从医以来,巫荣正立足农村,承担着青山村3300余名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同时,他还承担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句容边城镇卫生院重新组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团队后,他积极加入到健康管理团队中。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一员,主要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分类进行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宣传、预防保健、用药指导等工作。
巫荣正全年无休,只能在春节期间歇上个四五天。其间,还要村民们确保无事,否则要随叫随到。他的手机为签约居民24小时开机服务,经常利用自己下班时间、中午居民吃饭时间,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做随访服务,为居民免费检测血糖、监测血压。他忙碌的身影,四季穿梭在卫生院、卫生室、村委会和居民家中。
整理药架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巫荣正属于“子承父业”。其父亲原为句容东昌卫生院的医生。面对记者,巫荣正谈及最多、也是感受最深的,就是乡村卫生室的巨大变化。他告诉记者,青山村的卫生室原来只有一间土房,他接手时也就是没有任何装修的两间房。但如今,有5大间装修完好、面积达200多平方米新房。在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下,青山村卫生室还入选了“江苏省示范卫生室”。
不仅是工作环境变了,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也是“鸟枪换炮”了。在青山村卫生室内,记者看到卫生室内已经建成了“中医阁”,红外线灯、治疗仪,空调、冷藏冰箱等一应俱全。此外,2 张正规病床、6张输液椅,基本治疗和小毛小病(常见病、慢性病),真正已可以做到人不出村。
输液椅
巫荣正说,事实上“乡村医生”的工作性质也变了,以前是为村民看病为主,现在则是以预防慢病和公共卫生为主。同时,他也从“坐医”变成了“行医”,以前是老百姓有病找他看,现在是他主动找老百姓宣传如何治疗和预防慢病、未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
药架
“国家强了,老百姓富了,农活和运动少了,吃的好了,毛病也就上身了。”巫荣正告诉记者,在他服务的18个自然村、3300多名村民中,目前在册的高血压患者就有680多人,糖尿病则有130多人,实际患者人数肯定要比这些多。
这些病患村民,成了他的“时时放心不下”对象,对于他们中血压管控得好的,他每三个月要做一次测量;如果控制不好的,14天就要检测一次。并且,边城镇卫生院也要将这些患者每月一次组织到卫生院,由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医护人员,集中“面访”一次。其间,除了检测血压、血糖和体重外,还对他们进行用药指导。
卫生室一角
说到自己服务的这些病人,吃药很方便治疗有保障,巫荣正很是欣慰。但是,欣慰之余也有遗憾。他说,真心希望这些患者都能低糖低盐健康饮食,然后又能“管住嘴迈开腿”,摆脱“高血压”“糖尿病”的帽子,健健康康享受如今农村的美好生活。
巫荣正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道,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还有什么心愿时。巫荣正沉思了一下说,正如那句古话:“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他不希望自己一直都这么忙,真心自己服务的村民们,个个都健健康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文/摄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