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圆敏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系,已从事设计行业十余年。记者在孟圆敏的工作台上看到许多“福”字的手稿。孟圆敏对记者说:“变形是海报字体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我是苏州人,从小留心篆刻和桃花坞木刻版画这样的传统工艺,之前也体验过。它们都是先在底板上刻出反向图案,再印到画纸上得到正面图案。我用毛笔完成了很多草稿,后来发现代表苏州的繁体字‘蘇’和‘福’通过恰到好处的书法字体设计可以达到相互倒印的效果。”
两幅苏州“印”象海报在苏州街头张贴后,有网友将其拍摄的照片发布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评论说:“‘蘇’字由草、鱼、禾这三个字组成,体现出苏州是鱼米之乡,物质丰饶,是一座有‘福’气的城市。”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桃花坞木版版画这张海报中,还巧妙地藏着“倒福”这一文化符号,寓意“福到”。
计划推出实体文创产品,宣传苏州非遗文化
孟圆敏对记者说:“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想法,需要基于日常生活,用新颖的表现形式满足社会需求。苏州这座古城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待我们去挖掘和创新。作为一个苏州人,我非常希望通过设计去展现苏州非遗的魅力,讲好苏州故事。”除了“苏州‘印’象”海报,孟圆敏还创作了很多有关昆曲和苏州园林的作品,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通过巧妙地设计,让更多人了解苏州。
“作品能在网上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大家感受到苏州这座城市的魅力,我感到非常荣幸。未来我会继续做好每一件作品,希望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宣传美丽的苏州,传承苏州优秀的文化遗产。” 孟圆敏说。
记者了解到,孟圆敏正在与产品制造商进行沟通,计划制作出苏州“印”象的第一版实物。“期待苏州‘印’象文创产品可以早日与大家见面。”孟女士告诉记者,今后会考虑将该设计做成冰箱贴,宣传苏州的非遗文化。
实习生 姚思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