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乐在棋中”江苏赛区扬州预选赛暨扬州市第33届“恒源喷泉”棋协杯、象棋定(升)级赛在扬州棋院圆满落幕,经过两个比赛日的激烈争夺,最终四个组别共产生了7位扬州象棋的新“棋王”。
象棋棋协杯七位“新王”加冕
“乐在棋中”江苏赛区扬州预选赛暨扬州市第33届“恒源喷泉”棋协杯、象棋定(升)级赛由扬州市棋类协会主办,是扬州水平最高、级别最高的象棋赛事,本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市及扬州大学的84名业余象棋高手参赛。
比赛分为老年组、公开组、少年组和儿童组4个组别,采用积分编排赛制进行。经过两天9轮的激烈争夺,最终4个组别共产生了7位棋王。其中,陈逸轩获得了儿童男子组棋王,儿童女子组棋王则被殷逸甜获得,王睿成加冕少年男子棋王,张瑾瑜在少年女子组的比赛中折桂,男子公开组的棋王为郁胜金,而女子公开组的冠军则是赵明娣,戚广祚在老年组的比赛中称王,而团体冠军被江都棋协一队获得。
“和往年的比赛相比,今年棋协杯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棋手的异军突起,特别是在公开组的比赛中,两名棋王郁胜金和赵明娣都是首次在扬州市的比赛中称王,此外第二名第三名的也都是年轻的学生选手。”扬州市棋协象棋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孔旭说,以往扬州的一些知名选手在本次比赛中,纷纷落榜。
对于年轻选手的崛起,孔旭表示,这对于扬州象棋未来的发展,也是一大利好,“以往,我们在省里面,排名基本在中游甚至还要向下一点,通过这次比赛,一批年轻棋手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扬州象棋未来的希望。”孔旭说,获得棋王的选手将代表扬州参加省棋王的决赛,“这帮年轻选手也许会给扬州业余象棋带来惊喜。”
扬州象棋曾打遍天下无敌手
扬州市棋协象棋委员会会长王继荣告诉记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扬州象棋涌现出了诸如“维扬三杰”王浩然、周焕文、张锦荣,以及“扬州三剑客”朱剑秋、周德裕(周焕文子)和窦国柱这样的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绝顶高手。其中,周德裕的成绩和影响最为显著。1931年,他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华北象棋区际大赛中一举夺冠,被誉为“七省棋王”。
“整个民国时期,扬州象棋在华东地区甚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王继荣说,民国时期,是中国象棋发展的一个高峰。“那时的扬州,象棋的普及程度很高。由于象棋简单易学且对弈方便,街头巷尾,摆上棋盘,便可杀上一盘,以致扬州的贩夫走卒、人力车夫都加入这一行列。”
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州象棋又涌现出了徐天红。1960年出生的徐天红,1989年荣登全国冠军宝座,被授予特级大师称号。199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中,他以6胜3和的优异战绩摘取桂冠,成为继广东吕钦、黑龙江赵国荣之后的第3位象棋世界冠军。
“即便是现在,扬州也是目前江苏省内拥有大师棋手最多的城市。”王继荣说,目前扬州拥有吴魏、沈思凡、张玄弈和邵如凌冰四位大师,其中沈思凡还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子大师,“但是目前他们都已经成为了职业棋手,所以无法再代表扬州参加业余赛事,如果他们四个回来的话,那扬州象棋在江苏省也难觅对手。”
王继荣说,正是由于扬州象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所以成材率很高,而在这次棋协杯的比赛中也涌现了一些非常有天赋的少年棋手,“例如仪征少年棋手吴晨,他在公开组的比赛中以小打大,力杀了扬州多位知名棋手,如果参加少年组比赛,他肯定是冠军。假以时日,吴晨的前途也会非常光明。”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