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气温热出“新高度”,市气象台时隔5年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部分街道(镇)日最高气温升至 40 ℃以上。炎炎夏日,去哪儿寻一处清凉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发现,南京图书馆迎来了一波人流量高峰,暑期放假的孩子、退休清闲的老人……纷纷跑来打卡。一大早,图书馆门还没开,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60岁的杨爷爷最爱看书,如果不在外地,他基本上每周都会来图书馆。作为这里的常客,他观察到每到暑期天气炎热的时候,馆里人数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讲到这,他坐在座位上,伸出手指着前方的位置对记者说:“以前那边的隔板是敞开的,有很多沙发座位,坐满看书的老人和孩子,都来避暑了!”
早上七点
已经预约不到“热门座位”
记者在南京图书馆逛了一圈发现,炎炎夏日,图书馆吸引人流的秘诀是免费WIFI、凉爽的空调……最主要的是能让人一秒进入状态的安静阅读环境。走进图书馆,迎面扑来的凉爽空气立刻赶走了身上的暑热,大家不自觉地将声音调低,或低声诉说,或细声交流课题。
根据南京图书馆官网展示的数据,每到暑期,读者流量明显有所增多,南图少儿馆,许多家长带着放假的孩子来“充电”,自修室挤满了学生、备考生,常常是“一座难求”。这也因此让这座散发着书香的建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避暑纳凉地”。
一些在教育上下功夫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他们有多拼?今年夏天,居家办公的彭先生带着女儿一口气连续打卡了三天图书馆。他平时热爱运动,喜欢带孩子去户外游玩,爬山、骑行什么都体验过,但是由于这几天的高温,只好找个室内活动“渡署”。他告诉记者:“天那么热,她(女儿)不愿意出门,宅在家里又嫌闷,我就带她来看书,趁机培养她阅读的习惯。”孩子逛着逛着开始慢慢喜欢读书,主动找感兴趣的书籍看,这让身为父亲的他倍感欣慰。
刚刚经过高考的南京女孩小龙,正坐在廊桥的自习区域看书,她是图书馆的常客,高一高二学业不太繁忙的时候,她每逢假期都会过来看书。到了高三备考压力增大,小龙就停下了图书馆看书打卡的习惯。但是前几天她查到分数,刚把志愿报名的事情准备好,她便又恢复了之前的习惯,“高考完待家里容易放松,会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还是逼自己一把,出来看看书。”
“今天失算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我以为天气这么热,大家不会来,结果早上七点多预约室内自修座位,已经抢不到了。”小龙一脸无奈地表示,她早上9点2分到图书馆门口,队伍已经排到了拐角处的另一条街道,“明天我要早起点抢座位。”
图书馆夏日活动开启
记者了解到,南京图书馆已开启“2022年七彩夏日系列活动”,包括少年儿童、阅读推广、传统文化等方面。除了带小朋友了解中国故事、认识名家字画、走进自然与地貌之外,还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杨爷爷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家住马群,退休后爱上读书,把图书馆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一呆就是一天,中午也会在周围饭馆用餐,“前几年来的老年人更多,都来避暑。这几年,有的老伙伴不会用智能手机,怕出门麻烦,所以不常来了。”
而在7-8月期间,南京图书馆将举办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活动。每一期培训内容共八章,分两周完成。课程包括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字体放大和手写输入法)、如何使用手机上网和下载应用软件、如何出示健康码、微信的常用功能和使用移动支付(二维码和生活缴费)、交通出行(滴滴打车和购买火车票机票)、手机让生活更便捷(手机订餐和预约挂号)、手机购物(手机淘宝),培训方式采用集体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本次重点培训课程是针对疫情期间的就医专门开设,教授中老年读者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医院的预约、挂号,出示苏康码、行程码、核酸报告,使用微信进行电子支付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编辑 : 孙庆云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