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博物馆推荐的是宋代青釉四重瓣纹瓷碗,从这件宝物身上可以看到,瓷碗上所刻画的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据悉,此碗1995年在宝应县城安宜路北宋墓群出土。口径14.8厘米,底径5.8厘米,高6.7厘米。碗敞口,弧腹,圈足底。胎质细腻,内外满施青釉,釉质温润,晶莹剔透。碗内素面,没有任何纹饰,宛如一汪清水,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加的晶莹剔透。碗的外壁刻饰了四层莲瓣纹,每层十三瓣,刀锋犀利,纹饰清晰,给人一种立体浮雕的质感,就像真正的莲花的花瓣一样,一层一层,缓缓盛开。
春秋战国时,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也有用刻划和模印手法制作的。唐代,这个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顶峰时期,万国来朝的盛世之风,使得唐人追求一种奢华、丰腴的生活享受,尤以“胖”为美,用现代人话就是“白富美”,使得莲瓣纹饰变得肥腴、硕大。
记者了解到,本馆这件青釉四重莲瓣纹碗,就是当时北宋时期耀州窑的瓷器。同类出土的瓷碗,宝应博物馆有好几个,有四重莲瓣纹的,还有三重莲瓣纹的,个个都保存完善,品相上好。
作为荷藕之乡的宝应,由这瓷碗便让人觉得,在北宋就与莲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莲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而在中国瓷器上出现莲纹却是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瓷器莲花纹样,从早期的堆塑莲瓣到刻划莲瓣,再到绘制整朵莲花和变体莲瓣的发展路线,既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进步对莲花纹表现手法的演进,又充分反映了莲花纹在装饰纹样中的重要地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