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携手艺术家
向广大市民传递书法的温度
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王文坚,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张跃定、砂之船集团助理总裁、南京城市分公司总经理叶莹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扬子晚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成君主持活动。
新华日报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致辞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桃符。”王文坚在开幕致辞中向现场的市民们介绍了春联文化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南京是对联的发祥地,“历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名纯正的春联爱好者”,在以六朝古都闻名天下的南京,楹联成为了文化与城市生活的情感纽带,这沾染六朝烟水气的两行文字,集传统诗词歌赋等多种文学精华于一体,已成为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学瑰宝。“我们邀请了十位书法家,都是南京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在人来人往的大型商场里举行这次活动,就是希望借助中国书法特有的温度,借助春联,将新春的祝福传递给江北的群众,给大家送上福气。”他说,“走不进现实生活的书法是没有生命力的,脱离人民群众的书法,就像鲜活的鱼离开水。我们希望这种方式能够在南京的多个场合开展,让成千上万的书法福字、春联,走入寻常百姓家。”
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张跃定致辞
张跃定也非常认可送福送春联在传统文化和节日氛围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春节,在我们的共同记忆中,福字一贴、对联一挂,浓浓的年味就有了。举办写福写春联、送福送春联系列活动,让送福送春联遍地开花,为砂之船奥莱增添了一道既传统,又吉祥,更接地气的靓丽风景,使高端时尚的商业空间更添年的味道,更增文化气息。”他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春联的中国红,春联的墨华香,春联的方块字,彰显的是华夏特质,流传的是华夏血脉情感。”
砂之船集团助理总裁、南京城市分公司总经理叶莹致辞
扬子晚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成君主持
叶莹也为来到现场的市民朋友们送上了新春的祝福,“扬子晚报和砂之船一样,深耕艺术文化。我们的创始人徐荣灿先生一直秉承艺术商业的初心,开创了艺术商业加超级奥莱的新奥莱模式,未来我们将合作推出更多更好的艺术活动,丰富周边消费者的文化生活。”
书法家成劳模
笔耕不辍直到送出最后一副对联
书法家谢少承,朱敏,朱德玲、赵彦国、何震宇、金丹、贾安明、潘敏钟,邢曼丽、冯奎参加活动
活动一开场,书法家们的桌前就排起了长龙,市民们翘首以待属于自己的那一副春联。“为市民们新春送福写春联是让书法真正的走进大众生活。”谢少承表示,近年来南京市书协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平台和阵地,这次通过携手扬子晚报在砂之船开展写福写春联、送福送春联的活动,将诗词文化、楹联文化、书法文化相融合,“我们两千年传承下来的书法艺术和现代商业文化、商业模式相融合,也让我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生命力,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大家会更了解、喜欢书法艺术。”
活动现场往来市民络绎不绝,书法家们化身劳模,手中的笔是一刻也不停下,一张又一张的春联和福字从小小的桌台上来到市民们的手中。书法家朱敏表示,近年来每逢春节,南京市书协都会组织书法家们深入基层,深入高铁、地铁、军营、商场,“春节送福送春联,可以形成浓厚的节日氛围,体现传统习俗的现代价值,让人们在耳濡目染、喜闻乐见中感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金丹对于今天的活动印象也非常深刻,“这是我第一次来砂之船,感觉这儿真的特别热闹,人非常多。”金丹感叹,“真的有红红火火的感觉”。书法家冯奎表示,有不少小朋友也来求取春联和福字了,“还有个很小的小朋友,她自己选了内容让我写呢。”冯奎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首先这个活动的年味很浓,再者这一活动的形式能够让书法家和市民们产生互动,让大家对书法也感兴趣,让市民们也想要提起笔来练习书法。”
敬业的书法家们都写完了手头所有的春联和福字,但谢少承却一直走不掉,桌前始终围着人。谢少承为面前排队的最后一人写好祝福后直起腰,“都写完了吧?”他收拾毛笔时,面前却冒出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朋友举着红纸,“我这还有一幅呢”,他恳求地看着谢老师。谢老师心软地重又拿出笔墨,为这位四年级的小朋友送上了他想要的内容:花好月圆。
春联福字铺满地
市民朋友们沉浸式感受春节氛围
临近春节的江北砂之船奥莱热闹非凡,商场外的小汽车络绎不绝,温暖的商场内播放着喜气洋洋的节庆音乐,不少消费者携全家老幼共同来到这儿采购新年商品。“这个商场可太热闹了。”南京人容女士告诉记者,今天她带着家中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来到砂之船购物,偶然发现了书法家送福送春联的活动,兴味盎然地排队拿到了一副对联和福字。容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从来没有上过书法课,今天看到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非常新奇,“感觉老师写得很好看,也很厉害。”除了本地的顾客,在现场记者还碰到了外地来宁的游客,从大连来南京游玩的张先生夫妻二人也来参加了活动,“准备拿两个福字,带回家贴门上去。”
家住江北的杨女士是砂之船的老顾客了,今天和丈夫、孩子一块来添置新年的新衣裳,在活动开始前半个小时,杨女士就在活动现场等候了,她告诉记者自己女儿今年秋天就要上小学了,作为一名母亲,她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来说也非常有意义,“虽然在网上也能买到春联,但和现场手写的春联还是很不一样的。书法是咱们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带着孩子来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她,让她对中国传统新年文化有更具象的认识。”
记者看到,市民们领取到春联后并没有急于离开,不少人拿出了手机拍照留念,因为墨水湿润,不少市民们选择将春联福字铺在地上,还有不少人蹲在地上用手不断扇着春联呢。
策划 赵成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冯秋红
摄影 陈俨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