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保障,各项机制深耕细作。以党建为引领,制定重点工作“三张清单”。建立起以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1个片区网格长为核心,N个“党员、楼道长、居民代表”为主力的“1+1+N”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网格化多元工作机制,形成带动、宣教、示范、激励的强大磁场。同时有效整合文明实践资源、社区自身资源、共建单位资源,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社会慈善组织等“五社”力量,有力确保文明实践有序开展、持续开展。截至目前,果园社区累计注册志愿者超过1000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
盘活阵地,文明载体激发活力。果园社区以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舒心、安心、贴心、欢心、暖心”五个驿站为微阵地,开展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银龄读书吧”、助老志愿者工作分享会、儿童暑托班等活动。在舒心驿站,社区以垃圾分类为重点,开展起垃圾分类督导站开放日等活动,传播文明新思想,引领生活新风尚。在贴心驿站,社区招募常驻志愿者,为居民提供理发、缝补、维修等系列惠民服务。在欢心驿站,以艺术学校为支撑,开展起舞蹈、朗诵、绘画、乐器等课程,丰富和点缀辖区儿童的课余生活。在暖心驿站,由安康通、九色公益两家社会组织,为辖区残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重塑残疾人自信心,为居家老人们提供各类暖心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创新载体,线下,打造百姓茶馆议事阵地,让居民在休闲的同时参与社区治理。线上,开发新生态数字治理平台。数字赋能海棠先锋、各类志愿者服务团队效能,时刻精准掌握居民情况,对接每家每户,充分将果园之爱、文明之风,浸润每一位居民的心田。
团队引领,志愿服务释放大能量。以“社区一家亲”为目标,社区积极打造“邻聚力”志愿服务品牌。建立“海棠先锋”、“儿童议事”、“老书记讲团”等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服务延伸到各驿站,延伸到邻里互助、环境保护、便民服务、健康普及等工作中。建立起志愿服务积分线上线下兑换机制试点,激励更多群众参与到社区志愿活动中来。社区数字平台打通银行积分兑换渠道,实现志愿积分笔笔记、积分线上线下分分通兑,取得良好成效。充分发挥老干部余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以邵继耕、郭坤根等11位退休干部为核心的“老书记”讲习团。结合自身实践优势、经验优势,老书记们在社区宣讲好党的理论精神、相城的发展故事、新时代文明实践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服务居民更加零距离。
通讯员 陆旭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