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货、搬运、分拣......“聪明”的AGV机器人轻松地将图书从货架搬运至所需要位置,走进读库南通基地,智能化的分拣系统,高大整齐的货架,琳琅满目的阅读专区,都令来访者惊叹。3月30日,由南通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征程 新实践”媒体见面会走进苏锡通园区,眼前忙碌景象的背后离不开园区对营商环境的精心呵护。
一个多月前,停摆一年半的读库南通阅读基地重启,消息一经发布便引来众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表示羡慕南通的书友,也有网友表示已把来南通的日程“安排上了”......记者注意到,发布消息的同时,读库主编兼创始人张立宪(老六)在读库微信公众号中还专门写到:感谢南通。一直以来,南通、苏锡通园区对读库项目给予了租金补贴、人才奖励、宣传推广等很多扶持,在基建、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在疫情期间还送来了纾困资金。
张立宪曾不止一次表达感谢园区,去年疫情期间,他曾深情写到:“我们的账户上突然多了一笔款项,原来是苏锡通园区按照当初的协定,把三年的房租一次性全部发放给了我们。有这样不声不响的支持,我们还是很有底气把事情做好、让自己活好的。”读库不远千里搬入苏锡通园区两年多,已建成中国出版业首个智能仓储作业中心,获评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也成为园区“舒心游”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站。
“签约完一个月内就拿到厂房了!”在南通市懋略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公司副总裁吴光麟欣喜地为园区速度点赞,“去年6月份签约,12月份试生产,目前试验生产线已投入运行,8月生产线就能正式投产。”吴光麟介绍,项目一期由园区提供1万8千多平米的厂房和办公室,幷获得三年免租,同时项目二、三期也已拿地175亩土地。去年6月,懋略储能系统用锂电池120亿项目因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的“牵线”,正式签约落户苏锡通园区。半年多时间,这家储能行业的高科技企业已获得1.2G瓦时的储能电池生产订单。
而作为园区本土企业,南通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也在扩产过程中享受到园区“福利”,目前项目一、二期已经建成投产,三期在建,全部投产后产值达120亿。公司副总经理林昭敏告诉记者,园区出资帮企业安装太阳能板、项目申报及各类财政资金的扶持、人才留任补助、企业用工补助等。
拥有“三国合作、三地共建”的独特资源,苏锡通园区更把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吸金石”。园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强化以商引商和“朋友圈”招商,重视营商环境的提升,精心打造“苏锡通·舒心办”服务品牌,通过对已落户企业高效、便捷的服务,与企业家建立信任,交上朋友,融入企业家朋友圈,针对其朋友圈进行精准招商推介,再通过他们组织小范围的“朋友圈”招商活动,不断招引新的项目落户。
走进苏锡通园区政务服务中心,整洁明亮的大厅、智能的自助服务设备、穿着规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忙碌的自助叫号,这里正是园区惠企利民的“前沿窗口”,擦亮“苏锡通·舒心办”服务品牌的最前沿。据了解,园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一网通办”对接苏州“异地通取”,年初上线企业登记档案异地查询系统,达成南通首例港籍人士异地“不见面”领取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去年中创铝业、联钢精密等7个项目实现了“五证齐发”;依托工改系统拓展区域评估事项,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苏锡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晓峰说,园区将全力打造创业创新活力强、投资环境好、服务效率高的一流营商环境,让苏锡通园区成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乐土。园区将围绕打造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标杆园区总目标,聚焦“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优化提升“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一件事一次办”、跨江跨省“异地通办”等服务模式,以更优的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穿过大片厂房和办公楼,直抵园区最南端,便来到了一片新建的沿江景观带,青草悠悠、绿树成片,“挑尽春风,去看四海潮生”的指示牌赫然立在沿江景观路边,沿路一路向东,一边是巍峨耸立的苏通大桥,一边是静待重生的长江航母公园,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也预示着这座秉承“三国合作、三地共建”独特优势,被赋予高水平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使命重担的园区未来的交流、合作、融合必将更加频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