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记者通过出版社获得的本书引言部分:
《专家的窘境》所讨论的“专家问题”对许多人来说迫切且具体。
我注意到,专家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起到了破坏性作用。我反对专家统治,认为不该由具有垄断地位的专家为普通人做出决定。
本书中,我就是要想办法解决专家存在的问题。专家是有偿提供意见的人。这里的“意见”仅指专家选择传达的信息,而不涉及这些专家是否真的相信它。如果你的意见使你得到报酬,你就是专家。如果你并未因为给出意见而得到报酬,那你就不是专家。更准确地说,如果你的意见使你得到了报酬,那么在这个契约关系中,你就处于“专家”角色的位置上。因此,“专家”是一种契约角色,而不是一类人。
通常,我们根据专业知识来定义专家。然而,如果这样下定义,那么每个人都是某方面的专家,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劳动分工中身处不同位置,而劳动分工也就是知识的分工。因此,谁是专家,谁不是专家,就变得不清楚了。
只有不同人知道不同事,专家问题才会产生。因此,知识分工必然是专家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我提出专家经济学理论的三个关键前提假设。第一,专家寻求效用最大化。因此,专家选择分享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第二,认知有限且容易出错。第三,激励会影响专家所犯错误的分布。
本书融合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从历史到现实,详细阐述了专家存在的问题,“专家也是普通人”, “专家”是一种契约角色,而不是一类人,并不高人一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