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部分作品截图
所谓“村上春树现象”指的是:从《挪威的森林》之后,村上春树的部部作品开始畅销不衰,同时影响国内外的一大批文艺青年。
而在近些年,他的书籍经常被读者当成“心情日记”摘录的范本。
“我一点也没做好二十岁的准备,挺纳闷的,就像谁从背后推给我一样”
“假期和朋友是人生中最精彩的两样东西”
“有一个喜欢的人真的太重要了,在你打算稀里糊涂过这普普通通的一生的时候,会因为对方,再想努力一下”
……
社交平台上,经常有网友分享村上春树“金句”。有人评价说,他写的书满足了人对文艺的全部幻想。
村上春树的创作选择与自身经历有关。他出生于1949年,青春成长时期,恰好遇上了日本对欧美社会、思想愈加开放的阶段,而在上世纪60年代,在读大学的他又一次次地亲历过学生运动被镇压。
种种经历,使得村上春树的文字莫名契合了日本青年群体随后袭来的“空虚感”“孤独感”,得到了不少人的情绪共鸣。
《挪威的森林》出版时,村上春树曾为该书写过一则后记,他写道:“原则上,我不习惯为小说写后记,但对这部小说我想恐怕有写的必要……如同我这个人或被喜爱或不被喜爱一样,这部小说我想也可能或受欢迎或不受欢迎。作为我,只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超越我本人的质而存续下去。”
此次回归长篇小说创作,距离2017年他推出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已经过去6年。出版界都在期待村上春树再一次创造属于文学的“奇迹”,只是不知道,《城市及其不确定的猫》能否引发新一轮的“村上春树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