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2023快乐送水工⑧ | 地表温度超40℃!古铜色的他们为足球代言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虽然中国足球正处于低谷,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基层足球工作者和青少年球员的辛勤工作。热爱足球的少年们,即使是在高温之下,亦乐于在绿茵场挥洒汗水,苦练技艺。南京足球运动学校的小球员们,他们在这个暑假就格外忙碌,为备战2026年江苏省运动会和即将到来的各类国家级、省级比赛而积极做着准备,地表温度超40℃的训练场满是他们辛勤练球的身影。8月4日下午,扬子晚报2023年第七届“快乐送水工”公益活动第八站来到南京市足球运动学校,为高温下刻苦集训的青少年球员和教练送去纯悦瓶装饮用水,带来夏日的清凉与慰问。


下午三点的训练场,多位江苏足球名宿在悉心指导小球员

“一、二、三、四,进球超时了。”下午三点,在教练沉稳的口令声中,南京足球运动学校13级男足正在进行攻防训练。在偌大的绿茵场上,球员和教练们无一例外的古铜色皮肤被映衬得异常分明。此时,紧盯着队员进球动作的教练李炽神情严肃,他一边小跑到运球球员身边亲身示范动作,一边向身旁其余队员传授着正确的拦球姿势和要领。

李炽

如果你曾是江苏队的球迷,那么应该不会对李炽感到陌生。没错,他就是帮助江苏队08年冲超成功、将自己最好的职业生涯都奉献给江苏队的功勋球员李炽。这位来自“足球之乡”梅州五华的球员以技术细腻著称,退役后也扎根在了江苏南京,为南京足球的青训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戈伟

而和李炽搭档同带这批13级男足的,是另一位江苏足球名宿,中超著名高中锋戈伟。戈伟本赛季告别职业足球之后,立马投身到了南京足球的青训事业中去,训练场上他那“大个头”特别显眼,而他也把踢球时的“大智慧”带到了教练岗位,他以低调谦和的职业球员素养和从小苦练的扎实基本功,对孩子们言传身教。

在场地的另一侧,江苏足坛本土最优秀的前锋之一王扬,江苏足球最好的门将之一汤峻,也在带着孩子们积极训练。一块场地上,聚集了那么多江苏足球功勋,都在为青训默默做事,这一幕怎能不让江苏老球迷感动!

绿茵场“育人”,从“惯宝宝”变身“古铜战士”

李炽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在南京足球运动学校从事青训工作已有两年。目前带的这支球队,小球员们多为从各个小学校球队中精心选拔出来的翘楚,教练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现有水平,开发他们的优质足球潜力;其次是球员们的人品训练,教练组非常重视对球员们的人品教导,以期增进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配合能力。

李炽坦言,很多刚进入球队的孩子都曾是家里的“惯宝宝”,团队意识较为薄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我很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可塑性都很强,”李炽说道。目前,孩子们都能更加默契地融入到团体配合与行动之中,且训练刻苦,一位位都变身为“古铜战士”。

车睿来自南京足球传统名校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他也是2013级男足阵中的一员。虽然他才参加集训5个月不到,但在李炽、戈伟的严格要求和悉心关怀下,他很快感受到了球队大家庭般的温暖。车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两位教练的足球经验对我各方面都有影响,我一定会刻苦训练,争取在9月即将到来的全国联赛中和队友一起努力,为球队取得前三名。”车睿的偶像是C罗,而车睿目前打过中后卫、中场、前锋等多个位置,是一位可塑性很强的小球员,而暑期训练,他一天就要喝掉4瓶水。

暑天球场上挥洒汗水时,后勤保障也不可或缺

据南京足球运动学校副校长傅强介绍,由于学校采取的是“以训备赛、以赛促训”的训练和比赛相结合模式,在各项比赛接踵而至的暑期,队员们的训练强度也会比平日更高。虽然比赛临近,但球队的集训仍保持着合理的时间安排,即上午和下午各两小时,一天不超过四小时。高温天气下,学校也会通过每日供应绿豆汤、提供充足饮用水等方法为队员“降温”。同时,在每次训练一小时后,教练也会留出至少15分钟的休息时间,敦促球员即时补充水分,进行短暂乘凉,防止因高温下长时间户外活动所造成的脱水和中暑等症状出现。

傅强表示,高温天气的训练会比平时更累,学校也为不同年龄段的分队统一配备了队医,以及时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在选取适龄球员时,学校也充分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承受力。傅强说,目前学校共有男子和女子各4支球队,其中最小年龄段为2014年。再往下的年龄学校会考虑孩子的身体素质而放缓招生步伐。另外,傅强还介绍了学校的住宿条件和自习制度,确保小球员们在高温训练之余,能有舒适的生活设施和进行文化课学习的条件。

本次,扬子晚报2023年第七届“快乐送水工”公益活动送来纯悦饮用水,对于球员教练的后勤保障也是一个不错的补充。校方表示:“水虽轻,情却重,送去的不仅仅是一份清凉,也是一份真挚的牵挂,一瓶水让运动员和教练员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切切关怀与殷殷期许。大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夏训当中去,不断提升竞技水平,在赛场上赛出风采,赛出成绩。”

策划 陈郁 统筹 张可

拍摄 赵雨晨 剪辑 赵雨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晨瑆 张昊

实习生 王元钊 黄玮彤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