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剧照
七国集团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声明
当地时间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致命爆炸,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1986年5月4日晚,在东京赤坂离宫的宴席上,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向来宾们致辞,房间内的领导人来自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几个西方国家,他们在东京聚集一堂,举行第12届七国集团峰会。在峰会开始前,国际恐怖主义突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各国领导人对于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看法不一。中曾根必须换一个方向,他相信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议题——切尔诺贝利。
峰会一开场,中曾根向来宾表示了欢迎,然后率先提到最近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爆炸事故。他希望七国集团能就此发表声明。
七国集团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声明充分反映了中曾根及其政府的关切。声明写道:
如果管理得当,那么核电仍将是一种日益被广泛使用的能源。
声明终稿删除了提及“辐射”的部分和诸如“担忧”之类的用词,对事故的受害者表达了同情,并表示会向苏联政府提供援助,但同时要求苏联政府提供“核紧急情况和核事故相关的详细、完整信息”。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原版封面
中曾根看重美国核科技
这份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东京声明令戈尔巴乔夫勃然大怒,同时也保护了日本核工业,使其免受国内外的全面审查。1973年,核电已成为日本能源开发的重点。到2011年,日本有30%的电力来自核电。日本这个90%的能源都依靠进口的国家,计划在2017年之前将核电的比例增加至40%。
日本经济对核电的依赖与日俱增,而这个国家又始终对核能有所顾忌,中曾根首相和日本政府不得不谨慎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广岛和长崎遭受过原子弹轰炸,使得民众对核爆炸和辐射十分恐惧,而美国的“布拉沃城堡”核辐射(1954,由于设计错误,炸弹的爆炸能量达到了预期的2.5倍。试验的结果是7000平方英里的区域受到污染,附近环礁的居民暴露在高水平的放射性沉降物中。在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欧洲都发现了爆炸的痕迹)和“第五福龙丸号”事件(日本远洋鲔鱼船“第五福龙丸号”因受到1954年3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环礁试爆氢弹所产生的高能辐射而导致船员死亡)更是加重了这一心理。
颇为讽刺的是,“布拉沃城堡”试爆后,美国曾想让日本了解核项目的好处,中曾根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4年3月22日,也就是“第五福龙丸号”事件在日本媒体引起轩然大波不到一周后,前一年秋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成立、旨在统筹国家安全政策的行动协调委员会便建议“积极发展非战争用途的原子能”,以“及时、有效地对抗苏联接下来的(政治宣传)行动,并最大程度地减小日本受到的损害”。这个提议与1953年12月艾森豪威尔宣布的“服务于和平的原子能”计划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促进“服务于和平的原子能”,减轻世界对美国“服务于战争的原子能”的忧虑。
当时还是一名年轻议员的中曾根全力支持发展原子能。他在青年时代曾因日本战败而指责天皇,因美军对日本的占领而谴责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并因此声名鹊起;但如今,他将美国核科技看作日本重拾民族自豪感的法宝。
1955年,核研究获得了50亿日元(在当时相当于1400万美元)的政府资助,远高于前一年的2.35亿日元,中曾根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12月,在他的极力推动下,力图“保障未来能源”的《原子能基本法》通过。这部法律还为日本核发展创立了奠基性的机构体系。
对待反应堆安全的态度
1961年3月,在东京以北约120公里处,日本最大的岛屿本州岛东海岸的东海村附近,建造了一座装机容量为166兆瓦的反应堆。反应堆于1965年11月达到临界状态,于次年7月并网。广岛和长崎核爆发生的近20年后,日本拥有了自己的原子能工业。
福岛第一核电站就是日本首批建造并运行通用电气公司沸水反应堆的核电站之一。名嘉幸照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核工程师,后来又出任一家公司的社长——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东京电力公司的承包商。他对于美国的核技术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抗拒到最终接纳的转变。
1973年,名嘉幸照来到了东电管理的福岛第二核电站。“我把一本通用电气公司的培训手册译成了日文,这也是东电沸水反应堆培训中心的第一本培训手册。”“我相信,对于资源贫瘠的日本来说,核能会是唯一的能源。”但他在东电工作期间,注意到公司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对待反应堆安全的态度。就像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气氛一样,对他们来说,完成生产目标要优先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名嘉幸照记得,1988年底,一个水泵的叶轮叶片发生了破裂,使得一片金属落入了反应堆堆芯,水泵的振动也更加剧烈。于是,名嘉幸照建议管理层降低输出功率。“有人告诉我,现在正值年底,降低输出功率是不可能的。”管理层关心的是完成年度生产目标。
名嘉幸照十分担心会发生事故,甚至一度失眠,直到1989年1月反应堆停堆他才如释重负。这座反应堆经过大半年的维修,在反核活动家和当地反核支持者抗议的声浪中重新启动。在与抗议者的见面会上,负责该反应堆的主管竟然中途退出了会议。“我们……被宠坏了,因为我们掩盖了事故信息,逃避了来自公众的压力。”名嘉幸照回忆道。
2002年,一则重磅丑闻曝光,称东电员工早在1977年就开始伪造安全报告,没有进行安全检测就提供虚假信息,还在报告中掩盖存在的问题,虚假报告的次数不下200次。东电的会长、社长和一名副社长被迫辞职,胜俣稳步升至公司领导层。他和新任社长清水正孝一道竭力完善安全标准和企业文化。但达到新的安全标准之后,东电就止步于此。根据设计,核电站能承受不超过7.0级的地震,而东电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来提升核电站其余部分的整体抗震性能。另一个从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大海啸。
2008年,东电的内部专家得出结论,浪高超过15.7米的海啸就可以越过防波堤,淹没核电站。胜俣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决定再研究一下。他们的“研究”在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戛然而止,因为在距日本东海岸约12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矩震级高达9.1级的大地震(矩震级是地震学术语,利用地震矩的大小确定震级)。第一波地震到来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的控制台上亮起了警报灯……
李雯露 王梓诚 译(据《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校对 王菲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