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新词|水豚精神症:在动物身上寻求精神内耗的出口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谁是这段时间动物界的“顶流”,不是小猫小狗,而是一种体型巨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水豚。水豚是南美洲动物,性格温顺,好静不好动,行动迟缓,坊间称之为“动物界的交际花”,不易被激怒,面对其他小动物的打扰大多时候无动于衷,不管是被鸭子啄了毛还是被人类往头上叠一堆橘子,水豚依然悠然自在的吃着草。

图源:小红书

水豚是怎么变成精神导师的?

“想要成为一只水豚。”这是自称有水豚精神症的网友说出的话,水豚精神症这个流行词概括了人们对于水豚精神状态的理解,冷静处世,情绪稳定,看淡波折,笑对人生。“好羡慕水豚的精神状态,怎么会有情绪这么稳定的物种,值得学习。”“水豚是什么奇妙动物啊,有种无欲无求的松弛感。”不论外界纷纷扰扰,我自悠然自得,精神情绪都保持稳定,这对于处于精神内耗状态中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具有吸引力的能力。

还有网友总结出了“水豚生活法”,通过学习水豚的性格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把自己想象成水豚,别人说什么你都淡然处之,要培养一种随便的心态,把烦心事和不好的言论就当成是在你身上的小动物,置之不理就可以。只要你坚定的把自己当成一只水豚,你的精神压力就会小一半。”

图源视觉中国

从水豚身上,我们看到了精神内耗的解决方式

不过在自然界,水豚并非是人们想象中那样永远与世无争的,面对捕食者一样会拔腿逃命不能泰然处之。水豚精神症所映射的其实是处于社交媒体中年轻人们对理想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期待。

江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赵伟对于年轻人会崇尚起水豚这种动物表示了理解,“其实这是一种对于平静的、毫无畏惧的、冷静的状态的追求。”赵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疲于应对大爆炸式的信息和琐碎的事情,焦虑、烦躁的情绪影响了大家的情绪健康,“水豚这种动物确实会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样子,从它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很洒脱的生活态度,面对焦虑、焦躁的情绪,会有人想要向这种动物学习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着用顺其自然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种种小波折、小烦恼,“不去想太多、拒绝精神内耗对良好的精神状态还是有帮助的。”

水豚精神症不仅是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还成为一种社交方法,水豚的“动物交际花”属性也让不少网友感觉“很羡慕”,在现实社交圈中,性格比较内向的人面对着更强的社交压力,很多时候不得不强行“社牛”,水豚精神就成为这部分人的一种社交解决方案,“其实也就是看开一点,不必要苛求自己。”

从十来年前流行的“佛系青年”到现在的“水豚精神症”,放轻松的生活姿态一直是人们的心之所向,在水豚这个萌感和喜感并存的小动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下年轻人对于生活方式、竞争压力等现实难题的更多思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