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视觉中国
为什么有人爱用反问句?
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反问?韩宁说,在心理学上,反问句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多种心理因素。反问句也有其用处,比如可以引起注意和强调。反问句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会打破人们的预期,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新奇效应”。当反问句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时,它们可以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使该观点或情感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反问句还可以用来引导对话伙伴的思维或引导他们思考特定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引导性思维”。“通过使用反问句,发言者可以巧妙地引导对话的方向,使对话伙伴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反问句也可以被用于表达情感。当人们感到愤怒、惊讶、喜悦等情感时,他们可能会使用反问句来强调自己的情感状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情绪的表达和调节”。通过反问句,人们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惊讶、喜悦等情感,并使这些情感更具影响力。正是因为如此,反问句在表达强烈情感时特别有效,因为它们可以使情感得到放大和强调。
此外,反问句在讽刺和幽默中常常被使用。这可以在心理学上解释为“社会讽刺”和“幽默心理”。通过反问的方式,发言者可以含蓄地表达不满或讽刺,同时也可以产生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气氛,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同时,反问句也常被用于引发反思。通过提出反问,发言者可以促使对话伙伴反思自己的观点或行为。这在心理学咨询中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因为这涉及“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概念。通过提出反问,发言者可以促使对话伙伴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从而促进自我意识的提高和行为的调整。
如果反问使用不当,会导致不快的感觉
然而,人们之所以把反问视为“开怼”,就在于如果反问句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不快的感觉,甚至会产生负面反应的情况。韩宁表示,这也是反问成为令人讨厌的说话方式的原因。“如果一个人频繁使用反问句,可能会让对话变得单调乏味,甚至让听众感到被操纵或欺骗。这在心理学中称为‘过度效应’,即过度使用某种手段或行为模式可能导致其效用减弱甚至产生反感。”
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人们使用反问句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或挑衅对方,这可能引发对方的负面情绪。这种行为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权力控制”和“攻击行为”。韩宁说,挑衅和优越感的表现可能被视为对对方权力的侵犯,从而引发不满或冲突。
此外,过度使用反问句可能会阻碍有效沟通。如果一方只是想得到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而另一方却不断使用反问句来加以追问,这可能会让前者感到对话缺乏效率或被阻碍。会出现“交流阻抗”或“认知失调”,即一方可能觉得对话中涉及的问题过于复杂或令人不安,从而阻碍了有效沟通。这就是一方渴望得到简单答案,另一方却认为,“问题答案这么显而易见,何必要来问我”。
如果人们使用反问句来掩盖自己真正的情感或观点,这可能会让人感到不真诚或不舒服。这种情况可能与“心理防御机制”有关,即个体可能使用反问句来逃避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情感,这可能引发对方的疑虑和不信任。
不适当的语境也可能导致反问句的使用不恰当。在某些正式或紧张的场合下,使用反问句可能会被视为不合适或不得体。这也是心理学中所提及的“情境认知”和“社会规范”概念。在这种场合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语言或表达方式,而反问句可能会被视为过于随性或不尊重。
韩宁表示,总体而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喜欢使用反问句的原因可以从认知不协调、引导性思维、情绪表达、社会讽刺和幽默心理等多个方面来解释。同时,使用不当的反问句可能会导致对方的负面反应,这与过度使用、权力控制、交流阻抗、心理防御机制以及情境认知等多个因素有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编辑 : 王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