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仪式
从此,陆健岳、俞娟夫妻俩心底种下了善意的种子——对这些小朋友展开一对一资助。5年过去了,在陆健岳夫妻俩的带领下,这支爱心帮扶队伍,从一个家庭发展至32个家庭。
陆健岳、俞娟夫妻俩和被资助的学生合影
目前,爱心帮扶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夫妻俩说:“我们还要努力发动更多的朋友来参与这项爱心活动,将慈善当作一项事业继续坚持下去!”
一次偶然的借宿,埋下善意的种子
陆健岳和俞娟是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河北村村民。时间倒回至2019年10月份,当时陆健岳和俞娟的儿子陆俞超正在南京国防科技大学进修。恰逢儿子陆俞超在云南昆明服役,夫妻俩便前往云南探望儿子,因为附近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夫妻俩只能借宿在当地一所小学——广南县底圩乡中心学校。
安顿好床铺后,陆健岳和俞娟来到学校操场边散步,正好看到一群上体育课的小学生。“当时我们看到跑步的小朋友中,有几个孩子光着脚,还有些孩子穿着塑料拖鞋。”这一幕让陆健岳夫妻俩非常揪心。“我们立马就走到街上,想给孩子们先买几双鞋穿上,但是当时走了很远的路,都没找到店铺,只能作罢。”俞娟回忆道。
从广南县回到张家港后,孩子们光着脚的画面在陆健岳、俞娟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夫妻俩与广南县当地熟人取到了联系,对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想要帮助孩子们的想法。
从“1”到“13”,多个乡村家庭参与爱心资助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经过学校的摸排情况,有13名学生是当下急需要帮助的。考虑到自己能力有限,很难一下子资助13名学生,陆健岳便把自己的想法和志同道合的好友们沟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陆健岳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回忆了这支爱心队伍从“1”发展到“13”的过程:“我最开始找到了我的好朋友孟晓锋,向他介绍了小朋友们的生活情况,还给他看了一些照片,孟晓锋一听立马就答应了。接着我又找到了另一个朋友,一个接一个,很快就有了这个13个人的大队伍!”
俞娟介绍道:“我们13个朋友先凑出来了一万五,采购了一批衣服、鞋子,还有跳绳、羽毛球等体育用品给孩子们寄过去了。”
考虑到这13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完成后续学业还需要支持,陆健岳、俞娟还组织起朋友们对特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结对。“既然是做好事,我们也想出更多的力,也许我们大家的一点帮助就可以改变这些孩子们的命运。”就这样,包括陆健岳一家在内的河北村的13个家庭与这13名学生帮扶结对,每个家庭每年资助一名学生1200元学费,直至对方大学毕业。
爱心资金以现金的方式直接交到小朋友及家长手中
陆健岳介绍道,为了确保每一笔爱心款项都能直接到达孩子们手中,每次捐款的时候,由他统一收集好爱心款项,再将现金装到信封内,由学生和家长到校共同领取,信封上还标注好了学生姓名、班级以及捐赠金额。
从“13”到更多……爱心帮扶队伍继续壮大
今年9月22日,陆健岳又一次来到了广南县底圩乡中心学校。由于学校兼并,原来这个学校一共只有500名学生,现在学校人数增至800多个,相对应地,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更多了,根据学校老师新一轮的统计,接下来将有32名学生需要帮助。
这让陆健岳犯起了难:“我们13个人的力量微薄,很难全部帮扶这32名学生,还得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于是,陆健岳找到了河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滟。孙滟了解情况后,非常支持陆健岳一行人的善举,接在便在河北村村民中发起了号召。“我们主要发挥村委的力量,让河北村更多的村民了解到这件事,同时也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家庭为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孙滟说道。
“目前,已经有5名河北村党员加入到爱心帮扶队伍中了。”孙滟介绍道。经过号召,这支爱心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在陆健岳夫妻俩的带领下,目前,32名小学生已经得到了一对一爱心资助。
孟晓锋是第一批参与爱心帮扶的爱心企业家,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刚开始帮扶的小女孩看起来比较胆怯,也不敢说话,经过四年的帮扶、联系后,小女孩越来越开朗,也能自信大方地和人交流了,这让孟晓锋非常欣慰,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关于爱心队伍接下来的发展,孟晓锋和陆健岳一致认为,未来,他们将持续坚持这一爱心活动,发动企业参与进来,把爱心帮扶当做一项事业来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