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杨卫华给了郎铮很多陪伴,用镜头记录他成长的点点滴滴。2014年,杨卫华病重,但看到前来探望的郎铮,依然强撑着身体叮嘱他:“长大后要回报社会。”
2015年,杨卫华去世,这段故事并没有因此终结。今年,18岁的郎铮走出高考考场的瞬间,被杨卫华的儿子、记者杨博记录。这两张照片的背后,是一对父子记者的跨时空接力。
杨卫华去世后,郎铮每年都去祭奠,今年被北大录取后,他还特意带上了北大通知书。当年的“敬礼娃娃”不负期许,杨博也带着父亲的精神继续前行。
杨博说,是父亲点燃了他对记者这份工作的热爱。他重新整理了父亲拍下的照片,发现尽管父亲从未明说“如何做一名好记者”,但早已将答案注入到了他的内心深处——随时准备冲向一线、时刻保持新闻敏锐、永远怀有大爱之心。
杨博说:“我正在把父亲曾经记录的故事更新、延长,成为新的历史。”
编辑 : 顾冬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